孩子的一个行为、一个状态需要注意什么


孩子的一个行为、一个状态需要注意什么



身为父母,在带娃的生活中总会发生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甚至火冒三丈的瞬间 。 你的头脑中是否有过这些想法:「为什么我家的熊孩子总是到处闯祸?」
「我的孩子在跟玩伴玩的时候好像总是很弱势,她会不会永远被压着玩啊??」但是,有时候这些不是孩子们的问题,而是我们头脑中的小剧场太多却刹不住车,让我们一时之间被危机意识冲昏了头,对孩子行为的评判过于严厉 。
事实上,大人说过的话会大幅度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比较好呢?
别急!今天的文章已经准备好了锦囊,快来看看你是否落入了「虚拟判断的漩涡」,学一学如何用建设性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与孩子一起成长吧!
孩子的一个行为、一个状态,家长看到时,脑子里可能有各种反应:
溯源型
「这么懒,真像你爸!」
「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那个自卑渺小的自己」
「咱家谁是这种蛮不讲理的人?」
「我上学时就记忆力不好,你可千万别像我!」
「是因为小时候给你放老家两年造成的吗?」??
担忧型
「现在什么都不会,以后自己生活怎么办!」
「这个邋遢样,以后哪个女孩能看上你?」
「女孩这么笨手笨脚的,以后在单位怎么混啊?」
「妥妥的学渣啊,怎么中高考啊,怀疑人生??」
「脸上怎么又长个痣???以后别嫁不出去!」??
怨妇型
「我这么累,你还闹,成心要我老命啊!」
「你也欺负我没收入啊!我的命怎么这么不好!找个这样的老公,好好的工作不做了,如今啥也没有」??
修理型
「这个懒样,就是欠揍!」
「又算错了,做它一百道口算题看你还错不错!」??
纠结型
「这是安全感不足的表现吗?我如果满足他,是不是就会把他惯坏了?家里人又该说我溺爱了 。 不满足,他会不会一辈子有匮乏感%()&*¥#@&」??
比较型
「怎么这都做不好!人家小明都会编程了!」
「我小时候可比你强多了!」
「冬令营那些孩子就你最不独立!」??
其实呢,孩子的行为转瞬即逝,它只是一个单纯的行为,不一定能分析出多少深意,不能预测出那么多东西 。 所有这些负面的衍生想法,都只是添乱的情绪垃圾,都会妨碍家长看到孩子的真正需求,看到你的回应得到了什么反馈,都会降低你共情的能力 。
大人有时会想太多
和孩子相比,我们成年人的大脑有这样的习性:
看到一个简单事实,脑子里就衍生出一堆想法 。
比如:我孩子追大孩子跑、想跟人家玩被拒绝——
是不是说明她不受欢迎?
会不会给她带来心理阴影?
她差哪个你们这样对待她?
说明我教养很失败吗?
以后长大她在群体里都会这么弱势吗?
她会永远都是跟随者吗?
你们孩子们间都是这么野蛮残酷的丛林法则吗??
小孩的大脑还没有学会产生这么多联想出的结论,因为他们的经验少,没有足够多的经历作为素材,供大脑编织出各种情节和虚拟判断 。 而成人的大脑在进化中、成长中,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
这好比是大脑有一种模拟功能,它要不断对过去事件进行模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模拟,在进化过程中,这种模拟能够帮助人类避开危险,得以生存 。
当然,这些模拟只有少部分是愉悦的回想或白日梦,多数都是悲剧风格的 。 比如,家庭主妇会在和丈夫的一次争吵后,在头脑中上演悲情的离婚大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