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式充电:填补自动充电空缺( 二 )


【矩阵式充电:填补自动充电空缺】国创中心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 在推进国际合作、构建国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平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2019年 , 由国创中心牵头 , 整合行业资源共同研发L4级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 , 融入了车辆智能、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动传导式充电技术等核心要素 , 首次展示了自动传导式充电“黑科技” , 将为新能源产业领域提供更高效更可靠更安全的充电解决方案 。
面对不同功率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 广东的奥特迅公司也在研制矩阵式柔性充电堆技术 , 将充电由“桩”变成“堆” , 把一个充电站的所有功率都放到一起 , 以便满足各种车辆需求 。
据悉 , 奥特迅公司的矩阵式柔性充电堆技术已获国家专利 , 基于该技术的充电设施投资和配电容量需求只有交流桩的五分之一 , 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
此外 , 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魏派也曾推出XEV概念车 。 该车的亮点之一也是采用了矩阵式无线充电技术 。
加快协同发展
根据国家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显示 , 到2020年 , 我国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 , 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 , 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
但是 , 充电桩技术落地赶不上电池“升级”速度 , 是目前充电桩利用率低的一大重要原因 。 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倍率快速提升 , 此前布置的充电桩有相当一部分的充电速度都很慢 。 “这意味着 , 今天布下的桩 , 很可能一两年后就会被车主弃用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首席专家张永伟表示 。
而矩阵式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等 , 都尚处于起步阶段 , 市场化水平较低 , 相关标准体系亟待加快编制 。
张永伟表示 , 在落实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规划的过程中 , 应充分考虑到以无线充电、矩阵式充电堆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先进性 , 对规划进行适当调整 , 并在专利保护、标准制定方面给予协助 。
此外 , 不同充电模式 , 也对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市动力锂离子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恒辉告诉《中国科学报》:“材料对动力电池的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 要加快更高比能量、更高安全性的电池材料的研发创新 , 以适应电动汽车不断发展的需求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