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陆上第一深井是怎样诞生的


亚洲陆上第一深井是怎样诞生的



塔里木油田工人正在施工 。 塔里木油田提供
8882米的轮探1井, 井深甚至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 成为亚洲陆上第一深井的同时, 更标志着塔里木盆地寒武盐下超深层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证实在塔里木盆地8200米以深地层依然发育原生油藏和优质储盖组合 。
一口深井, 带给世界如此多的惊喜 。 而这惊喜是在被地质科学家公认的地质被“打碎了又踩了几脚”的塔里木盆地创造的 。
2020年1月19日, 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境内的中国石油风险探井轮探1井, 经酸压测试, 折日产原油133.46立方米、天然气4.87万立方米 。 用塔里木油田公司党工委书记、总经理杨学文的话说, 钻探轮深1井的目的, 就是探索超深层寒武系盐下白云岩的含油气性, 攻克油气新理论难题, 加快推进超深层碳酸盐岩新领域勘探进程 。
8000米以下油气田不只存在于科学家的脑海里
39岁的唐雁刚是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 。 “塔里木盆地的地质情况与世界其他地方完全不同 。 用前辈的话说, 塔里木盆地的地质是‘被人打碎了又踩过几脚’的地方, 地下各种地质层完全被打乱, 根本找不到一条完整的地质带 。 而对石油地质来说, 只有先从地质上发现了有油气的理论支撑, 才可能打出油气田来 。 ”
世界油气勘探实践表明, 世界大型油气田主要发育在盐下 。 塔里木油田经过31年的开发, 浅层的地质情况已经摸清, 超过6000米的深层地质情况也基本了解, 但超深层, 即8000米以下的地质情况怎么样?唐雁刚他们还有些不了解 。
“不了解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现在采用的地震反射波方式只有7秒, 而要清晰地认识到超8000米以下的地质情况, 反射波至少需要10到12秒 。 从地质构造来看, 我们推断塔里木盆地8000米以下应该有大油田 。 ”唐雁刚坚定地说道 。
如何让这种存在于脑海里的新理论被证明, 成为塔里木油田发展需要攻克的一个世界级难题 。
1989年到2003年的浅层勘探开发, 支撑了塔里木油田500万吨的建设步伐, 也让他们认识到:大型油气田就像存在一个大碗里, 它上面一定会有一个碗盖 。 而塔里木盆地8000米以下的地质情况是:上层有一个巨厚的盐层, 恰似油气碗上的碗盖 。 它的下面真会有个富饶的油气田吗?
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 让一批世界级专家来到塔里木油田 。 但这些身经百战的专家看了塔里木盆地复杂的地质构造情况后, 全都摇头, 直说这样的世界难题他们从没见过, 没办法解决 。
唐雁刚这群年轻的科学家不相信自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他们跑现场, 仔细了解钻探情况, 认真分析地质构造数据, 终于攻克了一个个技术理论难题 。
说起这个过程, 唐雁刚深有感慨地说:“刚开始, 我们确实怕超深井 。 因为它要穿过砂岩层, 加之超深井必然会遇到高温高压等复杂情况, 控制不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更可能出现巨大损失 。 但我们不甘心啊, 我们做地质勘探的, 遇到塔里木盆地这种复杂的地质情况, 是幸也是不幸 。 不幸是这种情况世界上没人遇到过, 幸是我们遇到了, 这不是大有‘天降大任’的感觉吗?”
靠着这种拼劲, 塔里木油田的科研团队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 构造建模, 不断更新理论认知, 竟然发现了三个超深富饶油气田, 为塔里木油田油气产量当量今年突破3000万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
“塔里木盆地的碳酸盐岩与国内外相比都是最复杂的, 埋藏深、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 绝对是世界级难题 。 但我们的科研团队开展了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礁滩体、古岩溶等攻关研究, 确认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一间房组、良里塔格组生物礁的存在, 创新建立了礁滩复合体的沉积模式、岩溶模式, 揭示了礁滩体岩溶储层沿台缘带呈透镜状叠置连片规模分布的规律, 形成了沿台缘带钻礁滩勘探思路, 并据此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大型礁滩体凝析气田——塔中Ⅰ号气田, 被评为全球重大发现之一 。 我们发现巨厚碳酸盐岩内沿不整合面发育着‘串珠状’的岩溶储层, 于是形成了沿不整合面钻层间岩溶储层的勘探思路, 发现了哈拉哈塘油气范围5000平方公里超深层大油气田, 开辟了台盆区碳酸盐岩勘探新领域 。 碳酸盐岩这个近20年一直默默无闻的配角, 一跃成为原油上的主力军 。 ”唐雁刚兴奋地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