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什么的思想


孝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什么的思想


这些年提倡孝道的说法越来越多,有的中小学甚至组织学生给家长洗脚、背弟子规、行跪拜礼 。有的地方还把传统的24孝图雕刻在围墙上,大力宣传 。
有人说只要恢复了孝道,社会风气就能好转,道德水平就能提高 。
孝道究竟该不该提倡?
金文的“孝” 是一个长头发的老人 和一个孩子在一起,表示孩子搀扶、奉养老人 。
孝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什么的思想


说明孩子是老人晚年生活的依靠 。远古时期,老人被棒杀或者抛弃,是生死轮回观念的作用,也是生产力低下,强者生存的客观需求 。但是随着农业社会发展,人们定居下来,生产力提高,人们奉养老人成为可能 。更重要的是,在农业生产中,在气候变化、土壤、工具制造、耕作技术等方面,老人的经验至关重要 。
甲骨文的“寿” ,非常接近“神” ,这个神字是闪电的会意,人们认为闪电是神的意志的表现 。
孝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什么的思想


孝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什么的思想


而老人的头脑、经验和对历史、禁忌的掌握,是通神的 。这时候,智慧的头脑远胜一身蛮力 。于是新的道德开始建立,尊老、敬老成为重要的道德规范 。
金文“孝”还有另一种写法 ,长发老人把象征儿孙的“子”完全压制、笼罩在自己的身下,老人在这个孝字中居于无可置疑的统治地位,飘飘的长发好像在告诉儿孙,你要孝顺 。
孝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什么的思想


孝顺和单纯陪伴的孝不同,不仅赡养老人,还要礼敬他 。孔子说: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意思是:现在人们一谈到孝,就是能够赡养老人 。但是如果仅仅是赡养,狗啊马啊这些家畜都能做到,不能做到礼敬,那与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
但是敬并不等于盲从 。孔子在《孝经·谏诤章》说: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 。意思是,大义当前,该争的一定要争,不让君父陷于不义的境地,也是一种孝 。
尽管孔子反对愚孝,但翻开作为道德楷模的24孝,很多是毫无原则的愚孝 。就拿24孝的第一孝“孝感动天”来说:
孝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什么的思想


相传舜小时候亲生母亲去世,他的父亲及继母、异母弟弟,多次想害死他:当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他们从谷仓下纵火想烧死他,舜手持两个斗笠,自制降落伞跳下逃脱;当舜挖井的时候,父亲和继母却下土填井,舜在下面挖地道逃脱 。对于这些谋杀,舜毫不嫉恨,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弟弟为诸侯 。
今天看来,这是谋杀未遂,够刑事处分的了 。另外,把这么恶毒的弟弟封为诸侯,真的是对国家和百姓负责吗?
这就是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概念,天下一家,君王就是家长,不管家长多不靠谱,老百姓这些子民都要尊崇孝道,不可违谬 。
就个人而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读书人的政治理想 。
这就是封建社会以孝道治天下的本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