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食品安全之前 先补上科学认知这堂课


讨论食品安全之前 先补上科学认知这堂课



“这样的组织能堂而皇之地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论坛和展会 , 还有人给它站台 , 确实匪夷所思 。 这是一场闹剧 , 值得反思 。 ”近日 , 在中国农业大学组织召开的科学认知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研讨会上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说起前段时间成立的“反食品添加剂联盟” , 有颇多感慨 , “我们对食品安全的敏感度远高于国外 , 但一般公众的认知水平又没有跟上 , 于是错误的认知就有了市场 。 ”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 , 但是 , 公众的诸多认知误区却成为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掣肘 。
多位与会专家指出 , “反食品添加剂联盟”能有人叫好 , 既说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任重道远 , 也说明风险沟通、科学传播必须被摆在重要位置 , “要充分利用自媒体争夺话语权” 。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
【讨论食品安全之前 先补上科学认知这堂课】前段时间 , 注册地在香港的“反食品添加剂联盟”在北京举行活动 。 该联盟提出 , 为了国人健康 , 食品行业应杜绝食品添加剂 。
这一诉求让专家感到荒唐 。 因为 , 在现代食品工业中 , 怎么可能不用到食品添加剂?只是在很多时候 , 公众将“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 , 打错了板子 , 弄错了对象 。
2011年有学者做的一项调查表明 , 分别有近6成和超过7成的人认为 , 苏丹红和三聚氰胺属于食品添加剂 。 “三聚氰胺和苏丹红危害健康 , 它们是食品添加剂 , 所以公众认为食品添加剂也危害健康 。 ”但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王蓓认为 , 这一逻辑链条站不住脚 。 王蓓解释说 , 实际上 , 三聚氰胺和苏丹红是添加剂而非食品添加剂 , 如果将它们添入食品 , 那其实是“非法添加物” 。
而且 , 同一种化学品可以是不同产品的添加剂 。 比如 , 小苏打可以用在橡胶产品和食品中 , 还能做为医疗品 。 曾经 , “鞋底面包”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 就是因为有人指出 , 面粉中含有的增筋剂偶氮甲酰胺同样也是鞋底的原料之一 。 然而 , 偶氮甲酰胺确实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 只要用量合理 , 并没有安全风险 。
也有人认为 ,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普遍低于国外 , 所以就算一种食品添加剂合法 , 也未必健康 。 王蓓指出 , 这也是一种误解 , 我国禁用的过氧化苯甲酰(一种面粉增白剂)在美国就是允许的 。 “我国很多标准与国外一致 , 有些等效采用国际组织标准 , 我国相关管理机构也会实时、动态监管食品添加剂安全 。 ”
“可以说 ,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 。 ”王蓓强调 ,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安全 。 ”
可以反对食品添加剂滥用 , 但不应反对食品添加剂本身 。 王蓓讲的这些知识 , 于业内人士而言是常识;但研讨会现场的其他领域专家也表示 , 在这堂科普课之前 , 他们确实对食品添加剂了解不多 。
被错误感知的安全风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