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满月,在俄华商陷入两难:每分钟都在亏损,资金链没法运转

3月26日,付静的商铺早早开了门,这是俄乌战争一个月以来的首次开门 。
付静是在俄罗斯做生意的义乌商人,她的商铺位于莫斯科西南三环外的柳布利诺大市场,这个以华商聚集著名的大市场内,有付静经营的三家店铺 。
对于付静这样的华商而言,“将店门打开”似乎是他们当下最大的愿望,多关门一天,就多一天的房租、人员工资和流动资金的损耗 。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一个月时间里,付静没有睡过一天好觉 。其间店铺关门落锁,每天她也只能静静地在自家店里整理货物,期盼战事消停的好消息传来,但希望一再落空 。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彻底好起来?”她的内心焦灼似火 。
俄乌正式宣战后的第22天,这位女华商驱车来到位于莫斯科西南三环外的柳布利诺大市场 。26万平方米的市场里,平时容纳有五千多家摊位,一万多名华商,商铺过道堆满了货物 。每家墙上都挂着满满当当的最新款货物展示,进出市场的通路上也是人挤人,热闹得很 。
然而,俄乌冲突爆发后,往日卖场里来来往往的人似乎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 。商铺关门,负责来市场采买、给线下门店供货的商贩也没再出现过,这个莫斯科知名的商贸中心好像被摁下了暂停键 。
华商云集的俄罗斯柳布利诺大市场外观图 。
与付静相熟的几家店铺都关了门,墙上甚至多出了“招租”的信息 。由她供货的七八十家连锁店,也受战争带来的金融风险影响,关闭了很大一部分,只有几家平常效益靠前的店铺还在继续营业 。
看着商铺内悬挂的各种新款衣物,付静有些不知所措 。商品货物从国内生产到物流托运都需要时间,现在战火未停,一切计划都被打乱了:秋季的订单还要不要生产,夏季的囤货能不能卖完,这些问题萦绕在她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
“战争爆发后,陷入两难”
20年前,付静只身一人从浙江义乌来到异国闯荡,成为万千俄罗斯华商中的一员 。最初的时候,付静靠经营义乌的箱包配饰、拉链拉锁等小商品起家 。一直到近两年,生意越做越大,原有的销售路径逐渐稳定,她也开始探索新的领域,将目光投向了服装商贸 。
战事爆发前,付静的商业版图已经从在莫斯科经营服装与箱包挂饰贸易,到辐射至俄罗斯境内的所有地区,甚至在俄罗斯周边国家也积攒了不少客户 。
因为俄罗斯本土贸易居多,卢布成了付静和她的经销商们结算款项时的首选 。但从俄乌正式宣战的第一天起,由于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被切断,俄罗斯整个金融市场陷入动荡,卢布兑美元汇率降至记录最低点,汇率开始一路向下狂飙,这对于在俄贸易的商人群体来说,实在不是个好消息,卢布汇率贬值是对华商们的致命打击 。
这并不是付静第一次在俄罗斯生意经营上遇到困难,却是损失最大的一次 。
商业贸易往来中,正常的赊欠总是不可避免的,付静给近200家俄罗斯人开的商铺供货,迄今未收回的欠款约有两亿人民币 。
战事爆发后的这一月时间,这位华商遗留在外未收回的欠款迅速缩水,潜在亏损高达八百万 。如果战争还要继续,卢布汇率持续下降,那在外的欠款又会带来多大的亏损呢,付静不敢想 。
实际上,卢布开始贬值的时候,付静也想过及时止损,将外面的欠款全部收回 。但当真正想收回欠债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好像陷入了一个僵局 。
付静从事的贸易和国内有密切往来 。她一直经营的箱包配饰有这样的一套生产流程:在国内有专人负责采买原材料,然后打包发送到温州、广州,在那里她有自己的加工厂,待加工好后,再通过“一带一路”物流统一发到莫斯科,再在莫斯科进行中转,按订单分销给大大小小的经销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