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边马有归心原文、作者,文心雕龙・隐秀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隐秀原文及翻译

1、文心雕龙・隐秀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隐秀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隐秀原文及翻译
隐秀
作者:刘勰
夫心术之动远矣 , 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 。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 。
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 。故互体变爻 , 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 。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 , 使玩之者无穷 , 味之者不厌矣 。
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 。纤手丽音,宛乎逸态,若远山之浮烟霭 , 娈女之靓容华 。然烟霭天成 , 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 , 无待于裁熔;深浅而各奇 , 纤而俱妙,若挥之则有馀,而揽之则不足矣 。
夫立意之士,务欲造奇,每驰心于玄默之表;工辞之人,必欲臻美 , 恒匿思于佳丽之乡 。呕心吐胆 , 不足语穷;锻岁炼年,奚能喻苦?故能藏颖词间,昏迷于庸目;露锋文外,惊绝乎妙心 。使酝藉者蓄隐而意愉 , 英锐者抱秀而心悦 。譬诸裁云制霞 , 不让乎天工;斫卉刻葩 , 有同乎神匠矣 。若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或一叩而语穷,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若百诘而色沮:斯并不足于才思,而亦有愧于文辞矣 。
将欲征隐 , 聊可指篇∶古诗之离别,乐府之长城 , 词怨旨深 , 而复兼乎比兴 。陈思之《黄雀》 , 公干之《青松》,格刚才劲,而并长于讽谕 。叔夜之《赠行》,嗣宗之《咏怀》,境玄思澹,而独得乎优闲 。士衡之疏放,彭泽之豪逸,心密语澄 , 而俱适乎壮采 。
如欲辨秀,亦惟摘句“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意凄而词婉,此匹妇之无聊也;“临河濯长缨 , 念子怅悠悠” , 志高而言壮,此丈夫之不遂也;“东西安所之,徘徊以旁皇”,心孤而情惧,此闺房之悲极也;“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气寒而事伤,此羁旅之怨曲也 。
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 , 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课也 。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 。故自然会妙 , 譬卉木之耀英华;润色取美,譬缯帛之染朱绿 。朱绿染缯,深而繁鲜;英华曜树,浅而炜烨 。隐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 , 盖以此也 。
赞曰∶
文隐深蔚 , 馀味曲包 。辞生互体,有似变爻 。
言之秀矣 , 万虑一交 。动心惊耳 , 逸响笙匏 。
文言文翻译:
《隐秀》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篇,论述“隐秀”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和如何创造“隐秀”问题 。
所谓“隐”,和后来讲的“含蓄”义近,但不完全等同 。刘勰所说的“隐”,要有“文外之重旨”、“义生文外”,这和“意在言外”相似 。但“隐”不是仅仅要求有言外之意,更重要的还在“隐以复意为工”,就是要求所写事物具有丰富的含意,这和古代“辞约旨丰”、“言近意远”之类要求有密切联系 。因此,“隐”就不是含蓄不露所能概括的了 。此外,刘勰主张的“隐” , 不只是对作品内容的要求,也包括对形式方面的要求:“伏采潜发”、“深文隐蔚” 。必须“深文”和“隐蔚”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产生“余味曲包”以至光照文苑的艺术效果 。所谓“秀”,就是“篇中之独拔”的文句,基本上承陆机“一篇之警策”的说法而来,和后世的“警句”相近 。无论“隐”和“秀”,刘勰都主张“自然会妙”,而反对“晦塞为深”、“雕削取巧” 。这和他在全书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
本篇所论,接触到文学艺术的一些重要特征,也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有着重要影响 。可惜其中部分缺文为明人所补,补文的真伪尚有问题 , 因此,要全面研究刘勰的“隐秀”论,还有待对补文的真伪做进一步的考证 。
从“始正而末奇”到“朔风动秋草”句的“朔”字共四百余字,都是补文 。此外,还有几处或缺或补的句子,可疑的还不少 。所缺四百多字的一整段,从现存《文心雕龙》最早的刻本——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本,到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以前的各种刊本 , 都没有 。到明末(公元1614年)钱功甫得阮华山宋本,才抄补了这四百字 。现存补有这四百字的最早刻本 , 是明末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梅庆生第六次校定本 。后因流传较广的黄叔琳注本(刻于公元1833年)也补入这四百字,补文便得以广泛流传 。首先提出补文为明人伪作的是纪昀 。其后 , 黄侃、范文澜、杨明照诸家,都断定其为伪托 。詹于1979年发表《(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的真伪问题》(见《文学评论丛刊》第二辑》)提出异议,认为所补为真 。这是个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问题 。现在仍把原文和补文一并译注出来,一是因黄叔琳本流行较广,对一般读者来说 , 或有必要;同时也为广大读者研究这问题提供方便 。
(一)
文学创作的运思活动无边无际,作品的内容也就变化无穷 。源远就流长,根深就叶茂,所以优秀的作品 , 有“隐”、“秀”两种特点 。所谓“隐”,就是含有字面意义以外的内容;所谓“秀”,就是作品中特别突出的句子 。“隐”以内容丰富为工巧 , “秀”以卓越独到为精妙:这是古代作品创造的美绩,作者才华的集中反映 。“隐”的特点,是意义产生在文辞之外,含蓄的内容可以使人触类旁通 , 潜藏的文采在无影无形中生发,这就如同《周易》卦爻的“互体”变化,也好似江河之中有珠玉蕴藏,“互体”和爻位的变化,就形成《周易》中的四种卦象;珠玉潜藏在水中,就引起方圆不同的波澜 。这种作品初读起来感到正常,最后才发现它的奇妙;其含意明确 , 表现形式却很圆润:这就使人玩味无穷,百读不厌了 。“秀”的特点,就如文辞中涌出的波峰 。它像纤丽的手奏出佳音,表达了宛然在目的超逸情态;又若远山漂浮的云烟,像美女妆饰的容貌 。但云烟乃自然形成 , 不须人工妆点;人的容颜形貌有定,也无须强加修饰 。天然的云烟,或深或浅都各有奇态;天生的容颜,浓妆淡抹都各得其妙 。如能发扬其天然,就奇妙有余;要是加以雕饰,就反而奇妙不足了 。
(二)
作者在立意上,力求创造奇特,常常在沉静中进行极度地深思;在创造工巧的文辞上 , 一定要达于尽善尽美,经常沉迷在美好的辞藻中思索 。作者苦思呕出了心胆,还不足说明其用心的艰难;说成年累月地熬炼,又怎能形容其写作的困苦?这样写来,就可把独特的意义潜藏在文辞之中,而使平庸的读者迷惑不解;显露于文辞之外的锋芒 , 使高明的读者惊叹叫绝 。性格藉的人,读到含蓄之处十分满意;性格明锐的人,读到独特的句子非常喜悦 。如果描写云霞,并不逊色于自然之美;刻绘花草,也无异于神力的巧匠了 。要是作品缺乏含蓄 , 就像老书生没有学识,有的读之一目了然;如果没有突出挺拔的句子,就像富贵之家缺少珍宝,有的细加推敲便黯然失色:这都由于作者才力不足,也有愧于从事文学创作 。要想证验含蓄,可以举出几篇例证:如《古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 , 乐府古辞的《饮马长城窟行》,都写得文词哀怨 , 意旨深厚,并且兼用比兴方法 。又如曹植的《野田黄雀行》 , 刘桢的《赠从弟》,都写得格调刚?。?才力雄劲,并长于婉转曲折地进行讽谏 。嵇康的《□□》 , 阮籍的《咏怀》,境界深远,思想淡泊,独具清闲高逸的情趣 。陆机的《□□》,陶渊明的《□□》 , 心思细密,语言明净,都创造了富丽的文采 。要想辨别秀句,也只有选取一些例句:如“常常害怕秋天到来,凉风驱散了炎热的天气”,情意悲伤而文词婉转,这是写一个普通妇女的哀愁心情 。“在河边洗着长长的帽带,想到你的远离而忧思无尽” , 情意高远而言辞有力,这是抒发大丈夫不顺意的心情 。“深夜不眠,或东或西 , 何处可去?只得在原地徘徊,游移不定”,心情孤寂而畏惧 , 这是写闺中妇女极度悲伤的感情 。“寒冷的北风翻卷着秋草,边塞的战马怀念着家乡” , 气氛凄凉而其事感伤,这是写戍卒久留他乡的哀怨之作 。
(三)
大凡一个集子最优秀的作品,还不到十分之一;一篇文章中最突出的句子 , 也只有百分之二:这种极少的篇章和秀句,都是思考得当而自然形成,并不是苦心推究得来的 。有的以隐晦不顺畅为深奥,虽然深奥但不是含蓄;有的以刻意雕琢求得工巧,虽然工巧但不是秀句 。由此可见,自然形成的巧妙,就如草木闪耀着光华;由修饰文辞而造成的美好,就像丝绸染上了红绿彩色 。大红大绿染成的丝绸,颜色很浓而过分鲜艳;光华闪耀于草木,颜色浅淡而光彩明丽:含蓄的篇章之所以能照亮文坛,独特的秀句之所以能光大艺苑,就是这个原因 。
(四)
总之,深厚的作品富有不显露的文采,包含着婉转曲折的无穷余味 。这种文辞也像《周易》中卦爻的变化 , 可以产生其义无常的“互体” 。独特挺拔的秀句,要千思万虑中才有一句 。这种惊心动魄的句子 , 如奏匏笙 , 高超无比 。
文言文翻译汉书原文及翻译

赋得边马有归心原文、作者,文心雕龙・隐秀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隐秀原文及翻译


2、找古诗 一样找5首就够了 只写作者和古诗名 好的重赏春 
阳春布德泽 , 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赋得边马有归心原文、作者,文心雕龙・隐秀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隐秀原文及翻译】竹外桃花三两枝 ,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2..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3、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4、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5、 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6、 友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 ,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 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8、 雨 
青箬笠,绿蓑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9、 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10、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人间四月芳菲?。?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 。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 山中发红萼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 。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 , 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 , 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 , 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 。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 。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 , 居常蔬食 , 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 , 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 。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 , 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 , 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 。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 。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 , 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 。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 。王维参禅有得 , 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 , 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 。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 , 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 , 只有明月来相伴 。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也是这样的: 
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 , 复照青苔上 。 
空山里寂静无人 , 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 。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 , 却也蕴藉 。 
清代王渔洋说 , 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 , “妙谛微言 , 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 。也就是说 , 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 。自然 , 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 
——《新晴野望》 
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 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 。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 , 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 。”(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 。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 。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 。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 。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 。 
王维善于概括地抒写雄奇壮阔的风景 。这类诗气魄雄伟,意境开阔,白描笔法,粗线勾勒,而且角度富于变化 。请看《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 青蔼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 
太乙峰是终南山(可泛称秦岭)主峰 。诗从主峰着笔 , 总揽全山 , 写出了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 。前几句写终南山的高大雄浑,末二句撇开山写人,更反衬出山之崇峻 , 正象山水画里常用人身与山势构成对比一样 。“白云”二句尤其出神入化 。每一个有登山经验的人读了这首诗,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诗写登山,下面的《汉江临眺》则是写临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这首一首描写襄阳风景的诗 。先写楚地的形势,中写江流浩荡的景观,末写流连忘返的情意 。粗线勾勒,境界壮阔,全是白描的写法,甚至不写山色是青是紫,是浓是淡 , 只说其若有若无,象一幅水墨山水画 。诗人把握的是总体印象,而且是用诗思而非肉眼统摄的图象(这点与西方诗歌逻辑有别) , 表现出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艺术效应(这点又与西洋绘画逻辑有别) 。王维类似的诗句很多,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请看他的山水小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寂静无人的春夜山林里,四季桂无声无息地飘落 。忽然明月东升 , 空山洒满光辉,山鸟被惊醒,在山涧里发出鸣叫 , 显得格外清脆,更衬托出月夜春山的幽静美好 。“人闲”有的版本作“人间” , 其意亦可通,“桂花”就可释为月华 。诗人以静写动,以动写静 , 动静结合,把读者带入更优美、更深邃的意境中去 。诗人是抓住“月出惊山鸟”这一最富表现力、最引人遐想的动人一刻写的 。这是一幅富有音乐感的月夜小景 。与《辛夷坞》的空寂入禅相比,此诗热烈活泼,富有人间气息 。 
王维有一首描写深秋景色的小诗,名为《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山路元无雨 , 空翠湿人衣 。 
荆溪源于陕西蓝田县西北 。红叶即枫叶 。早行山中,一路欣赏山景,忽然觉得衣服湿了,以为是下雨,细看却无雨,只有那不可近察的山中岚气,衣服大概就是让它打湿了吧!诗人把游客的这个感觉过程浓缩在两句诗里,写得十分有趣 。此诗有色彩:白石、红叶、翠岚 。有音响:溪水冲激石床 。也有游人的感受 。诗虽短?。?却是包蕴丰富 。唐代书法家也是诗人的张旭也作有一首七绝《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诗中的“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的另一番景象 。王维诗中的“湿人衣”却是写幻觉和错觉 , 写出了浓翠欲滴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 。两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 
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更是一首集诗画乐于一体的佳作: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 
此诗描写的是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 。随意挥写,语出自然 。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 , 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象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象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 。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 。 
王维有些名句能引发我们美妙的遐想:“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细枝风乱响,疏影月光寒”,“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等等,诗中有画,诗中有乐 。 
王维的诗歌追求写意效果,讲究浑然一体,充分传达诗人的主观意趣 。《辋川集》中有一首《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 , 悠悠湖上来 。 
当轩对樽洒 , 四面芙蓉开 。 
表达了诗人闲适静穆的心情 。《山居即事》更为细致地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 
沸腾的生活更衬托出诗人门庭的冷落 。是一种企羡,还是真的已经超然于现实?难以明解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一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 
此诗写辋川秋天傍晚的景色,清静幽雅,如在画中 。裴迪醉后狂歌于王维门前,别是一番情趣 。“渡头”一联被传为绝唱 , 《红楼梦》中的香菱曾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高度赞美这句诗的画意诗情 。王维的诗因为“诗中有画”,所以最易把读者带入诗境 。难怪当香菱向黛玉请求作诗方法时,黛玉首先要她读的唐人诗,不是李白、杜甫的作品,而是《王摩诘全集》(见《红楼梦》第48回) 。 
王维山水诗的价值 
王维山水诗的价值,首先应放到中国古典山水诗发展的历史中去认识 。 
先秦时代的诗歌(如《诗经》和《楚辞》)中,有些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句,但处于内容的从属地位,并未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 。直到汉末建安时期,才出现了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 这就是曹操所写的四言诗《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 
但这类诗当时不多见 。 
山水诗是从魏晋以后开始兴起的 。由于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 士大夫们希企隐逸,寄情山水以远祸 。晋室南渡 , 江南美丽的自然山水更吸引了士大夫们 。当时盛行的玄学思潮把儒家的“名教”与道家的“自然”结合起来,引导士大夫们从自然山水中寻找人生的哲理与趣味 。崇尚清淡之风也带来赞美山水隽语的发达(见《世说新语》) 。玄言诗中亦出现山水佳句 。经过长期的多方面的酝酿 , 终于产生出第一位山水诗人,这就是晋末宋初的谢灵运 。 
谢灵运长期优游名山胜境,写有大量的山水诗 。其诗语言富丽精工,喜雕琢 , 追求形似 。诗的结构往往是纪游式,末后总留有玄言诗的尾巴 。他的诗往往是有句无篇 。稍举一些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写园林;“野旷沙岸净 , 天高秋月明”之写秋;“明月照积雪 , 朔风劲且哀”之写冬;“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之写暮色;“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之写春景 。这些精美的诗句 , 如一幅幅精致的山水画 。谢灵运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 。 
随后,南齐诗人谢眺也写了一些清新流丽的山水诗篇,有些佳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大江流日夜 , 客心悲未央”,“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等 。南朝梁代诗人何逊也有些写景名句:“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 ,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但他们的诗作都存在有句无篇的毛病 。 
山水诗直到盛唐时代才蔚为大观 。孟浩然与王维首开山水诗派,光被后代诗坛 。孟浩然比王维稍长,他的山水佳篇很有意境 。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写出了旅人的哀愁情绪和对大自然的细微感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写得豪壮、雄浑、磅礴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末四句: 
照日秋云迥 , 浮天渤澥宽 。 
惊涛来似雪 , 一坐凛生寒 。 
写得有气魄,有感受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前四句: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 
风鸣两岸叶 , 月照一孤舟 。 
也写得意境盎然 。 
与孟浩然相比,王维在创造物我两忘的诗的意境上 , 在对自然山水美景的细致品味上 , 在诗歌手法的纯熟运用上 , 在山水诗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要突出许多 。可以说,王维既是一位集大成的山水诗人,又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宗 。中唐的“韦柳”(韦应物和柳宗元)诗派,直到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无不承其余泽 。李白的山水诗以气势取胜,具有叛逆精神 。杜甫的山水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博大精深 。王维的山水诗则意境空灵 , 充满禅趣,耐人寻味 , 虽然没有李白、杜甫诗歌中的那种震颤人心的思想灵光,但在艺术风格上极大地丰富了盛唐诗苑 。不读王维的山水诗,就不能彻见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 。 
王维的山水诗也有其当代价值: 
它可以培养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使我们更充分地品味大自然的美,进而自觉地去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使之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 
它当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 。爱国并非抽象 。欣赏王维的山水佳作,能够增强我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 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深深依恋之情 。王维的山水诗蕴含着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我们由此又可以获得探索的快乐 , 享受祖国优秀文化的滋润,从而拼弃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 。 
它可以陶冶我们的身心 。品味王维诗歌优美的意境,遐想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就会得到某种精神愉悦 。禅与气功有相通之处,进入诗境也就是进入王维所创造的“禅境”,我们也许能获得某种“气功效应” 。
好了吧,我弄了三个小时呢希望大家不要复制
我是图片里紫色的女孩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年代:【唐】 作者:【张谓】 体裁:【七绝】
一树寒梅白玉条 , 迥临林村傍溪桥 。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
【诗文解释】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 , 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
【词语解释】
迥:远 。
傍:靠 。
发:开放 。
经冬:过冬 。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 。
【诗文赏析】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 。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 。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 , 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 。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 韵味十足 , 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 , “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 , 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 。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 , 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 。并且透过表面 , 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
年代:【唐】 作者:【齐已】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
前树深雪里 , 昨夜一枝开 。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
明年独自律 , 先发映春台 。
【诗文解释】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 。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 。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
【词语解释】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
【诗文赏析】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 , 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 。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 , 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 。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 , 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
这是一首咏物诗 。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 , 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 意蕴深刻 。
年代:【唐】 作者:【和凝】 体裁:【词】
春草全无消息,
腊雪犹馀踪迹 。
越岭寒枝香自拆,
冷艳奇芳堪惜 。
何事寿阳无处觅,
吹入谁家横笛?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绝】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
【注释】: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 。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 , 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 , 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 , 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 , 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 , 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 。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 。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 。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 , 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 。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 。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古】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①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类别:【静物】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又题作:不第后赋菊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 。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 。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 。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 。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 。这首诗押入声韵 , 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 。“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 。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 。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 , 跳脱,充满信心 。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 。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 。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 。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 。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
三、四句承“我花开” , 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 。”整个长安城 , 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 。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 。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 。想象的奇特 , 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 。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 , 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 。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 。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 。“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 , 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 , 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 , 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 。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 。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 。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 。“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
叹庭前甘菊花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古】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
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
檐前:又作庭前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注释】: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 , 自古英雄皆解诗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 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 , 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 。说“栽”而不说“开” , 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 , 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 , 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 , 却是极大的憾事 。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 。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 。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 。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 。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 。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 。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 。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 。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 。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 。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 。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 。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 。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 。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
《静夜思 》
床 前 明 月 光 , 
疑 是 地 上 霜 。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十五夜望月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 
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 己 亥 杂 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
《渡 易 水 》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
燕赵悲歌最不平 。
易水潺湲云草碧,
可怜无处送荆卿 。
《马 上 作 》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 。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
清·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
雄师一万气吞吴 。
试看天堑投鞭渡 , 
不信中原不姓朱!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七步诗》
三国·魏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托物言志: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
《早梅》
唐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
寒英坐销落 , 何用慰远客?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 
依依向物华 。
寒梅最堪恨 , 
常作去年花 。
《菊花 》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
《竹石》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凉州词 》
 ?。ㄌ疲┩鹾?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
平明寻白羽 , 
没在石棱中 。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
《陇西行 》
 ?。ㄌ疲┩跷?
十里一走马 。
五里一扬鞭 。
都护军书至 。
匈奴围酒泉 。
关山正飞雪 。
烽戍断无烟 。
《送元二使安西 》
 ?。?唐)王维
渭城春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从军行 》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叙事 :
《感遇》四首之一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
今我游冥冥 , 弋者何所慕 。
《感遇》四首之二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
欣欣此生意 , 自尔为佳节 。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四首之三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山水田园: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 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归园田居》之五
怅恨独策还 , 崎岖历榛曲 。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春中喜王九相寻》
唐 贺知章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 。
当杯已入手 , 歌妓莫停声 。
《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
《子夜四时歌·春歌》
晋·乐府民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
《古诗穆穆清风至》
汉·乐府民歌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 。
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 。
《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
夹路桑麻行不?。?始知身是太平人 。
《晚晴》
唐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 春去夏犹清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 楼台倒影入池塘 。
水晶帘动微风起 , 满架蔷薇一院香 。
《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 , 芭蕉分绿上窗纱 。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 采莲曲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锦瑟》李商隐《蜀相》杜甫《渔翁》柳宗元《春夜洛城闻笛》李白《短歌行》曹操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 , 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 , 秋来处处割愁肠 。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陆游的《示儿》
岳飞的 满江红
【作者】:文天祥
【作品】:过零丁洋
年代】:清
【作者】:龚自珍
【作品】:己亥杂诗
唐·王昌龄
从 军 行 (选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