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由来是什么,纸的由来

1、纸的由来世界上诸多发明之中,纸这种记事材料大约可算是最伟大的一种了,因为它使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播和延续 。
任何物件的发明,都有其产生的特定背景 , 都是无数发明的交融递变的产物 , 纸的发明也不例外 。
今天,我们使用的纸的发明至今不过2000年,而人类的文明史却更长得多 。我们之所以能知道那段遥远的历史,还真得感谢在真正的纸发明之前,人类所发明的其他形形色色的“纸”,感谢我们的先人为之作出的努力 。
在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珍藏着一件从秘鲁出土的古代文物“基普” 。如果你有幸看到这件稀世之珍的话,可能会大失所望,因为它只是一些打上好些绳结的烂绳子 。原来,基普是古代印第安人用来记事的 。
在世界各民族发展过程中,几乎都有过这种结绳记事方法 。我国古籍《易·系辞》中写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之以书契 。”意思是上古的人是靠在绳子上打结来处理问题的,后来的圣人才用在纸上书写来代替它 。
今人考证 , 这种用结绳来记事的方法也颇为复杂 。人1们约定以各种不同大小、式样、颜色的绳结来表示不同的事情,希望用绳结来帮助记忆,或用来传递信息及用来传示后人 。如果要记载的信息较多、较复杂,这绳结也弄得很复杂,有时是一串绳结接二连三地打在一起,有时是一根绳结上派生出许多小绳结 。古人用这种绳结记的事,今人根本无法猜度 。就拿秘鲁的那件基普来讲吧,如果今天的每个人就那些绳结作出自己的解释的话,恐怕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解释 。
有意思的是,在纸这种记事材料发明很久以后,在世界上一些文化落后的地区 , 人们仍在用类似远古人类结绳那样的原始方式来记事 , 只不过将绳结改成了表达略为明确一些的实物而已 。这种实物记事真可以称为是活生生的“出土文物”了 。
公元前1312年,埃及人与居住在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发生了战争,一打就是16年,互有输赢,损失惨重 。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讲和了 。公元前1296年 , 在埃及法老的王宫里,赫梯人派来的使团与埃及人达成了双方结束战争的协议,缔结了和约 。
在没有纸的年代里,想到将文字刻下来的,不仅仅是中东的人 。
公元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清朝主管教育的高级官员——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 , 相当于国立大学,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王懿荣生了病 。医生诊脉后开了处方,家里人取回药,王懿荣在一种叫“龙骨”的药上发现了一些人工留下的花纹 。他仔细看了一下,觉得2这些花纹很特别,就叫家人再去药店买些花纹更清楚的“龙骨”来 。
“龙骨”其实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和牙齿的化石,中医用来医治惊悸、久泻、自汗盗汗等症 。在远古时代的东西上,为什么会有人工刻凿留下的痕迹呢?王懿荣素来对考古极有兴趣,他对此好生奇怪 。
王懿荣收集了不少丝纹清晰的“龙骨”,并打听到这些“龙骨”是从河南安阳地下挖出来的 。安阳是商代的都城 。经过王懿荣及其他一些学者的考证 。果然证明这些花纹就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的古文字,因为它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 就被称作为“甲骨文” 。
在对甲骨文进行考释后 , 人们才知道 , 这种龟甲和兽骨,在当时主要是用来占卜的 。殷人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要听命于上天鬼神,所以凡是祭祀、种植、狩猎、出征、疾病、刮风、下雨、生儿育女等,都要占卜 。
占卜完了,要把结果记下来 。记在哪里呢?最方便的就是记在占卜用的骨上了 。殷人用一些坚硬的东西将字刻在甲骨上,大的字超过半寸,小的如同芝麻 。甲上的文字,使我们对3000多年前发生的事,多少有一点了解 。
后来 , 占人又把字用刀刻,或用漆、墨等写在竹片或木片上 。这种竹片、木片大约有一二尺长,每片可以刻上十来个字,多的可以到三四十个字 。古时,竹片叫“简”,木片称“牍”,信为“书简”、“尺牍”,因为当时的信是用这种竹、木片“纸”写成的 。早先,汉字之所以由上到下竖写,而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多数由左到右横写,也是由3简牍的书写特点而决定的 。
古时人们写信用不了多少竹片,如要写一本书,就不然了 。必须用绳子将竹片连起来才能阅读 。现在我们称书的量词为“册”,就是将一片一片的简、牍穿起来的象形字 。
我们可以想像得出,这种用竹、木片“纸”写成的书必定是笨重而不便携带的 。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了五车,“学富五车”的典故即出于此 。显然,这种笨重的“纸”,严重地影响了文化的发展 。
就在我们的古人往甲骨上刻字的时代,古埃及人已在用轻便的纸莎草纸来记录文字了 。
纸莎草是一种高大的草本植物,外形有点像芦苇 , 可长到4米高 。这种植物的故乡在埃及 。数千年前,尼罗河两岸肥沃的冲积平原上曾遍布它的足迹,而现在它在埃及早已绝迹,在非洲只有苏丹和叙利亚的少数地区还有生长,欧洲的最后一批纸莎草在西西里岛锡安河畔锡腊库扎附近正濒临凋萎干枯 。这主要是河水的污染造成的 。
对纸莎草的衰亡,人们十分痛惜 。这不仅因为它是极好的造纸原料 , 还因为它是人类的好朋友 。在古代无纸的日子里 , 人们曾用它记下了人类文明史最初的几页 。
据考证,大约在5000多年前,埃及人就利用纸莎草来造“纸”了,他们把纸莎草的茎破成细丝晒干,交叉着叠两层,然后再用胶粘合,这样做成的纸莎草纸质量相当不错,成了埃及的主要出口产品,希腊的大多数古典文学作品都是写在纸莎草纸上的 。
在这种纸莎草“纸”上写字,要比在泥板、银板或龟4甲上刻字方便多了 。埃及人的这一发明后来传到了欧洲 。在中国人造的纸还没有传到欧洲之前,纸莎草是欧洲人最常用的“纸” 。
古代印度没有纸莎草 , 人们用来当纸的,是另外一种植物 。
这是一种叫贝多树的热带大树 , 胸径常达1米左右,树高20多米 , 树姿有些像棕榈,又有些像蒲葵 。这种树在树顶上簇生出许多掌状分裂叶子,十分巨大,一张连叶柄的叶子长达二三米 。古代印度人用来当纸的,正是这种叶子 。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许多寺庙 。在那些寺庙里,往往都保存着贝多叶写成的经书 , 人称“贝多经” 。作为书写用的贝叶须在树龄8年以上的贝多树上采摘 。贝多叶子卷为筒状,呈浅棕色,从叶柄割取下来铺开展平,成扇形状 。每张叶片上有30条粗硬的叶脉,用刀除去叶脉,便可得到近30张小叶片 。这带状小叶片有2米多长,一端稍宽 , 另一端稍窄 。
这叶片不能用 , 还必须经过特殊的水沤制作 。人们先把叶片卷起放在大锅里用水蒸煮 。然后取出晾干 。为使叶片变得柔韧,不易折断,还要将晾干的叶片挂在木棒上,两手揿住叶片两端 , 上下拉磨,使叶片表层磨掉 , 变得洁白光润 。经过这样的加工处理后,再把每片贝叶根据所需大小切裁好 , 集中在一起,用烧红的铁棒在贝叶上烫一孔洞 , 以便用绳穿订 。
严格说来,贝叶上的经文不是写上去的 , 而是“刻”上去的 。人们用一种精细的铁笔在叶面上刻字,刻好后用墨5水涂抹叶面,即“上色” 。这种墨水用油灯的黑色烟炱与肉桂油混合调制,涂抹后不但可在刻痕上留下清晰的字迹,对贝叶还有防潮、防腐、防蛀的作用 。可能是由于贝叶“纸”有着这种易于长期保存的优势吧,所以当真正的纸发明后很久,仍有人用贝多叶来书写 。
大约在春秋时期 , 中国人已开始用丝织成的“帛”来写字了 。用墨水写字在帛上,要比简牍方便得多,而且帛又轻又软,还可以卷起来 。现在有时称一部书为一卷书 , 即来源于此 。
可惜的是 , 这样的“帛纸”虽然很好用,但价格昂贵 。在汉代,一匹帛相当于720斤米的代价,一般人是用不起的 。因此,直到汉代,“帛纸”和简牍还同时被人们应用着 。
蔡伦是东汉和帝时的太监,任尚方令 。他的工作是监管制造御用器物 。担任这些职务,自然要考虑节省开支 。价格昂贵的帛也在蔡伦的考虑之中 。能不能找到一种可以替代帛的书写材料呢?不仅与帛同样的轻便易写 , 而且价格还要很便宜 。
蔡伦经常在休息时到城外活动散步 。他不由想起了郊游时看到过的漂絮情景 。
所谓漂絮,就是人们利用不适于抽丝织造的次等茧来做丝棉时 , 先将次茧用水煮过,再铺在蔑席上浸到河水里去,用棍子烂成丝棉 。从事这项手工劳作的妇女,人们称之为“漂母” 。
蔡伦发现漂母在漂絮的过程中,有一些残留的丝絮粘在蔑席片上,等到晒干后,把残絮剥剔下来就成了一层薄6薄的絮片 。有些买不起帛的穷人就利用这种絮片写字;不过在这上面写出的字非常模糊 。
由于丝制品价格贵,一般老百姓穿不起 , 那时还没有棉花,平民百姓能穿的,只是麻制品 。人们将麻的皮剥下来,仍用在水中漂洗捣打的方法,制成适合于织造的麻纱 。在这过程中 , 也会在篾席上留下麻絮 。蔡伦发现,也有人利用麻絮片来写字的 。
“嗯,这倒是个办法,也许可以试试 。”于是,蔡伦当起了“漂” 。他将那些留在篾席上的丝絮和麻絮收集起来,放在水中继续漂洗捣打 , 将它们弄得很烂,再用席子把它们捞起来滤掉水分,晒干后就成了一些薄薄的、细密的絮片 。用它来写字 , 效果竟同帛差不多 。
纸就样诞生了 。现在“纸”字左边的“ ”部,也表明了最初的纸是跟丝有直接的联系的 。
在试验中,蔡伦还发现,用麻絮捣烂后制成的纸,跟用丝絮做成的纸不相上下,甚至还更结实些 。这当然使他十分满意 , 因为丝是贵重物品,丝絮不如麻絮容易获得 。蔡伦还想到 , 既然要费时费力将麻沤烂、捣烂,而那些没有使用价值的破布、破鱼网、树皮等不是更容易获得,又容易捣烂吗 。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 , 蔡伦终于发明了成熟的纸的制作工序:将树皮、破布、旧鱼网等收集起来浸湿、捣碎、泥沙,然后用草木灰液浸透蒸煮,去掉胶质、油脂、色素等,再进一步捣烂,让它们成为浆糊状 。然后,把这种糊状的浆质捞出 , 薄薄地摊在竹帘上晾干 , 就成了柔软的纸 。7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将他的造纸方法上奏皇帝,正患病卧床的汉和帝非常赏识并下令在全国推广使用 。后来,汉安帝因蔡伦发明纸有功,还封他为龙亭侯 。
我国的造纸术后来传入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又经非洲北部传到欧洲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最杰出的贡献之一 。蔡伦的名字也被留在了世界科技史中 。
有人统计过 , 现在世界上大约有12000多种不同用途的纸,它们满足了人类各方面的需要 。这些纸,有的是有意识发明的 , 有的是在无意中诞生的;有的发明申请了专利,留下了发明的名字 , 有的却不知道发明者是谁,只留下了他的发明 。
复写纸的发明在19世纪初,发明人是英国的韦奇伍德 。那时,他正在伦敦经营一家文商店 。韦奇伍德经常用铅笔给他的固定客户写信,向他介绍商店里新进的几种文具 。这些信的内容几乎一样,他机械地写着,有些厌烦 。“能不能同时写成两封、三封信呢?”看着后一张纸上留下的上一张纸的字痕,韦奇伍德脑中突然冒出了这个念头 。
要实现这个念头似乎不很难,韦奇伍德很快就琢磨出了方法:将一张薄纸放在蓝墨水中浸润,然后夹的两张吸墨纸之间使之干燥而成 。书写时,可将其衬在一般纸之下,从而获得复制件 。1806年,韦奇伍德获得了他的“复制信函文件装置”的专利权 。
韦奇伍德的发明问世时,英国的商业活动已很发达,复写纸大有用武之地 。眼看他的发明大受欢迎,韦奇伍德干8脆办了一家工场,专门生产这种特殊纸张 。后来 , 法国人改用甘油和松烟渗透进纸里的方法制造复写纸 。大约到1815年,德国人再进行革新,以热甘油加上煤焦油中提炼的染料,经细磨调研 , 涂于韧性的薄纸上制成新的复写纸 。以后人们又在这种复写纸的涂料中加入蜡料,以降低粘度,这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复写纸了 。
【纸的由来是什么,纸的由来】时至今日,造纸的原料越来越多,造纸的方法也越来越新奇,纸的品种更是五花八门了 。
有一种纸叫电热式传真纸 。它的一面涂有金属铝,另一面涂上白色的低压绝缘层 。将这种纸装在一定的仪器里,仪器上的记录针就会自动按照各种光、热、静电、生物电流等信号电压,将白色低压绝缘表层击穿,露出黑色基纸,形成所传的文字和图形 。
有的纸还会“说话” 。这种纸叫磁性纸,是在厚纸上涂上一层磁性物质而制成的 。它可以像录音磁带那样在录音机上录音 , 也能放送出声音 。如果用这种纸给远方的亲友写信,可不必动笔 , 只需用它录下你的说话,然后把它装人信封寄出,亲友收到后,将纸放到录音机里,就可以听到你的声音了 。
纸很脆弱,它怕撕、怕拉、也怕戳 。可是 , 只要用合成纤维掺入普通纸浆中,就能用普通造纸方法制得合成纸 。这种纸两面拉毛进行糙化处理后 , 便可以与普通纸一样印上图样与文字 。它特别坚韧,就是几十吨重的坦克压过去,也不会破碎!用这样的纸来印军用地图 , 自然十分合适 。
我们知道纸翻动时会发出“哗哗”的响声 。电台广播9员在翻阅稿件时,也会将讨厌的纸张声一直播送出去 。现在人们发明了一种无声纸,它绸子一样轻软,上面有无数细孔,翻动起来并不发出声音 。
有一种香味纸,特别受小朋友欢迎 。美国有家出版公司曾出版过一本特殊的水果画册,看书的小朋友只要用手触摸画中的香蕉、苹果等水果,就会闻到它们的香味 。这是因为书上的水果是用带有不同香味的纸剪贴上去的 。当用手摩擦画面上的水果时 , 这种纸就会因摩擦生热而散发出香味来了 。
前苏联的一位科学家文丘纳斯 , 在80年代发明了一种最为离奇的纸 。造纸原料是你根本无法想象的玄武岩、凝灰岩等石头 。
文丘纳斯先将玄武岩等石头熔化成液体 , 再利用一种快速拉丝装置,将岩浆拉成极细的丝束 。将这种“石纤维”浸到酚醛树脂里,就成了褐色的薄纸状物 , 再经过一道工序,加进一些白垩粉后,出来的纸就是雪白的纸了 。这种纸强度很高,所以可做得很?。?张纸合起来,才有我们平常的一张纸那么厚 。
这种石头纸韧性极好 , 可以快速抽拉而不断裂,用它来印报纸的话,可使印报机的速度提高好几倍 。由于石头纸的着色性能好,用它印成的画报颜色十分艳丽 。此外,石头纸还不怕水、火和细菌,用它印刷的书,保管起来要省心多了 。石头纸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随着石头纸的大量生产,代替了树木作材料可以使无数森林免遭砍伐,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
10
从蔡伦发明纸起 , 人们用的造纸原料,不管是破布、破鱼网、树皮、麦草、稻草、芦苇、毛子、木头,都是纤维类材料,石头纸是第一种非纤维类原料制成的纸 。以后还会有什么样的新纸问世呢?我们无法预知 , 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纸的发明也是无穷尽的 。
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 , 印刷术一起,给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 。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 。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 。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 , 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 。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 。之后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和甘肃的居延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的纸的残片,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建初至元兴年间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150年至 200年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纸的发明虽很早 , 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 。至献帝时 , 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 。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 , 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其中尤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 。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 , 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 , 质量与日俱增 。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 。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 。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 。东阳有鱼卵纸 , 又称鱼笺 , 柔软,光滑 。江南以稻草,麦杆纤维造纸,呈黄色,质地粗糙,难以书写 。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 , 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 , 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 。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 , 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 因当时把鱼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 , 所以统称麻纸 。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 。浸染的纸叫染潢纸,呈天然黄色,所以又叫黄麻纸 。黄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 。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了 。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 , 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 。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 。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 。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 。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写经的硬黄纸 , 五代和北宋时的澄心堂纸等 , 都是属于熟宣纸一类 。嗣后宣纸一直是书写,绘画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后,中国书画几乎全用宣纸 。
同时,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 , 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 , 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白麻纸,杭州,婺州 , 衢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临州的滑薄纸 。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 , 栈香皮,楮皮 , 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韧皮纤维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 。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 。还有一种硬白纸,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润滑,密实,纤维均匀细致 , 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 。另外政治家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银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银花纸或金银花纸,又称冷金纸或洒金银纸;还有色和花纹极为考究的砑花纸,它是将纸逐幅在刻有字画的纹版上进行磨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又称花帘纸或纹纸,当时四川产的砑花水纹纸鱼子笺,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 。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薛涛笺,谢公十色笺等染色纸 , 金粟山经纸,以及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纹纸等 。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 , 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 , 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 。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宋代继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纸传统,出现了很多质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 , 也称江东纸 。纸的再利用开始于南宋,以废纸为原料再造新约,人称还魂纸或熟还魂纸,具有省料,省时 , 见效快的特点 。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 。到了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 。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 。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 , 染色 , 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 。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银画出各种图案 。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
另外,我国从晋代开始朝廷就从邻国接受贡纸,如南越进贡的侧理纸(或称苔纸),是以海苔为原料,加上味甘,大温,无毒的侧理制成的越南纸 。朝鲜进贡的高丽纸,鸡林纸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 。到清代则有朝鲜的丽金笺,金龄笺,镜花笺,竹青纸,越南的苔笺 , 日本的雪纸,奉书纸,西方的金边纸,云母纸,漏花纸,各色笺纸,回回各色花纸等 。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张,纸张起源于中国南方,并且和岭南地区特别是环珠江口周围6000多年前涌现的丰富的树皮布文化体系有密切关系 。南中国在6000年前已经发现丰富树皮布文化,树皮布在植物上采用构树(楮树)、榕树等,前者也是中国造纸所采用重要的植物 。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环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咸头岭遗址出土的不同时期石拍,科学测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树皮布制作石拍,揭示出中国岭南地区是世界树皮布文化起源地 。纸张发明的时间大大向前推进 。
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
早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
扩展资料
纸的优点
1、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品种多样、容易形成大批量生产 。
2、加工性能好、便于复合加工且印刷性能优良 。
3、具有一定机械件能、重量较轻、缓冲件好 。
4、卫生安全性好 。
5、废弃物可回收利用 , 无白色污染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纸
纸的由来
造纸术 , 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而著称于世,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书写材料 , 使文字有了新的承载体,结束了先祖在石壁、兽甲骨、竹木简和帛上书写的历史 。同时,纸也是文房四宝之一 。
古书有东汉蔡伦造纸之说,这一说法至今尚有争论 。从目前的出土文物及资料来看,在西汉墓葬中已发掘远古的纸张 。当时的纸是动、植物纤维的混合体 , 这些纤维碎末经过再加工就被制成了纸张 。自东汉起,造纸技术经过改良,人们仅利用植物纤维就可以制成薄纸 。
可以推断的是,东汉时期的蔡伦在造纸术的改良方面有所贡献 。他发明了用树皮、麻、破布、鱼网等材料造纸的技术,并将造成的纸献给了皇帝 。因此人们又将这种纸称为“蔡候纸” 。
造纸术的发明,带动了笔、墨、砚的发展 。造纸术传至东南亚、欧洲及阿拉伯国家 , 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
1986年 ,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古纸 , 还有陕西西安、挟风及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麻纸是否属于纸,学者们为此争论不已 。该纸的厚度和纤维分布不均,故被称为麻纸 。麻纸在汉至唐近千年间,一直是我国书写绘画的主要用纸 。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物质的丰富,造纸的原料逐渐增多 。魏晋以后,人们开始采用藤皮草(稻草、麦秆)、橘皮、桑皮、麻竹、荨麻等材料造纸 。东晋时,大麻被用于造纸 , 这种材料造出的纸质地坚韧洁白、耐水浸,这应该是宣纸的雏形 。而真正意义上的宣纸要属南朝时安徽歙县等地出产的一种银光纸,当时梁武帝的咏纸诗“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 。”足以说明当时的造纸水平 。
隋唐是造纸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时的纸品种和式样都基本形成,且出现了对纸的染色工艺 。唐代较有名气的纸有扬州麻纸和以青檀树皮为原料制成的宣纸,还出现了一些新品种 , 如鄱阳白、澄心堂纸等 。笺纸染以颜色,是当时的一大特色,仅四川的蜀笺,就有深红、粉红、明黄等10种色纸 。
到了宋代,竹、褚皮取代麻而成为主要的造纸原料 。此外 , 木棉也作为材料用于造纸 。随着印刷业的兴起,发明于晋代适宜印书的竹纸大为盛行 。此外 , 纸的加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提高,除细琢外,加工中还配以蜡糨、黄檗、胶、矾、颜色、金银辅料,使纸更为光润、平滑、美观 。
 明清时期,我国造纸业继续发展 。笺纸、宣纸的制作工艺日趋精湛 。在制作工艺上,除施胶、加矾、加蜡、染色、印花、砾光、洒金银等技术,人们还采用豆板、拱花的印刷方法,制造出各式工艺精美的笺纸 。清代,宣纸作为主要书写材料,其产地扩大 , 名目众多 。除玉版宣、罗纹纸、六吉纸、夹贡外,还有不少特制纸,如南禹县布纸、湖南来阳棉纸等,到了清代末年,机器造纸技术引入我国,造纸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东西”的由来
杨培华
连载:万事由来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作者:杨培华
“东西”一词是我们通常对一切物体的总称 。因为古代通常把东西南北中与金木水火土相配,称为“五行” 。有一次宋朝朱熹去会他的朋友盛温和,正巧盛提篮上街买东西了,于是朱熹便问他:“难道不买南北?”盛温和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属金类、木类的我这个篮子就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火类、水类我这个篮子就装不得 。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 。”
原来,东方属木,代表一切植物 , 如花草、树木等;西方属金,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等;南北中则是属水、火、土 。水、火、土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化学现象或物质,容易被古人忽视 。而属木的植物和属金的金属矿物普遍受到人们重视,可以用来代表一切有用的物质 。所以人们便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面联在一起,“东西”一词由此而来 。

纸的由来是什么,纸的由来


2、纸字的由来“纸”字最早见于秦简 。“纸”字本义是指漂洗丝絮时附着于漂器上的絮渣;后指以丝为原料的缣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也引申成量词 。
《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 , 其中缣帛者谓之纸 。”又“(蔡)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是后代纸的源头 。
汉字: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 , 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铡淼龋?,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 。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 。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 。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 。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
纸的由来是什么,纸的由来


3、纸的由来西汉时期就发明了纸张,当时的纸张质量较差 , 不能用于书写,到了西汉后期,纸张的质量才有提高 。而蔡伦正是在此造纸术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 , 特别是蔡伦扩大了造纸的原料,而且为以后广用各种植物纤维造纸提供了条件 。
纸张:
纸,又被称为无光泽毛毡纸,由含植物纤维的原材料经过制浆、调制、抄造、加工等工艺流程制成,可用于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 。有别于糹氐,糹氐为动物纤维“丝滓” 。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片状物 。纸是书写、印刷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包装、卫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纸、复写纸、卫生纸、面纸等等 , 由于纸的发明和推广,才使人类可以不再用泥、石、木、陶、金属等材料记录文字或图画 , 也使古代大量信息得到传播和保存 。
纸张:纸的总称 。纸以张计 , 故纸张一般分为:凸版印刷纸、新闻纸、胶版印刷纸、铜版纸、书皮纸、字典纸、拷贝纸、板纸等 。
纸的由来是什么,纸的由来


4、纸的由来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 , 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 。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 , 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 , 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 。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 。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 。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 , 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 , 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 。之后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和甘肃的居延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的纸的残片,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建初至元兴年间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150年至200年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 纸的发明虽很早 , 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 政府文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 。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 。他造的纸洁白 , 细腻 , 柔软,匀密,色泽光亮 , 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其中尤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 , 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 , 质量与日俱增 。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 。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 。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 。东阳有鱼卵纸,又称鱼笺,柔软,光滑 。江南以稻草,麦秆纤维造纸,呈黄色 , 质地粗糙,难以书写 。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 , 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 。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渔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所以统称麻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 。浸染的纸叫染潢纸,呈天然黄色,所以又叫黄麻纸 。黄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 。公元8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这後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 。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造纸工匠 。没过多久,造纸业便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兴起 。就这样,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 , 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後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 。据史书记载 , 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後的1000多年 , 欧洲才建立第一个造纸厂 。虽然现代的造纸工业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伦造纸的方法相同 。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已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原料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了 。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 。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 。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 。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 。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 , 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和北宋时的澄心堂纸等,都是属于熟宣纸一类 。嗣后宣纸一直是书写 , 绘画不可缺少的珍品 , 到明清以后 , 中国书画几乎全用宣纸 。同时 , 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 , 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临川的滑薄纸 。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栈香皮,楮皮,桑皮 , 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韧皮纤维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纤维交错均匀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 , 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 。还有一种硬白纸,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润滑,密实,纤维均匀细致 , 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 。另外政治家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银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 , 银花纸或金银花纸,又称冷金纸或洒金银纸;还有 色和花纹极为考究的砑花纸,它是将纸逐幅在刻有字画的纹版上进行磨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又称花帘纸或纹纸,当时四川产的砑花水纹纸鱼子笺,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 。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 , 著名的有薛涛笺,谢公十色笺等染色纸,金粟山 经纸,以及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松花纸,杂色流沙纸 , 彩霞金粉龙纹纸等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 , 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 , 明快比剡楮" 。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宋代继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纸传统,出现了很多质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 , 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也称江东纸 。纸的再利用开始于南宋,以废纸为原料再造新约 , 人称还魂纸或熟还魂纸,具有省料,省时,见效快的特点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 。到了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 。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 。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 , 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 , 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  色以鲜明静穆为主 。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考蜡笺 , 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银画出各种图案 。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另外,我国从晋代开始朝廷就从邻国接受贡纸,如南越进贡的侧理纸(或称苔纸),是以海苔为原料,加上味甘,大温,无毒的侧理制成的越南纸 。朝鲜进贡的高丽纸,鸡林纸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 。到清代则有朝鲜的丽金笺 , 金龄笺,镜花笺,竹青纸,越南的苔笺,日本的雪纸 , 奉书纸,西方的金边纸,云母纸 , 漏花纸,各色笺纸,回回各色花纸等 。纸张、纸板及加工纸的统称 。是供书写、记录、印刷、绘画或包装等多种用途的片状纤维制品 。由悬浮在水中的纸浆,在造纸机成形网上沉积成错综交织的纤维层,再经压榨、干燥之后所制成 。石头纸用石头制纸的技术,原理就是将石头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研磨成超细微粒后吹塑成纸的 。这个技术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全球号召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 , 这一“时尚”的环保概念重新被人们重视 。[编辑本段]技术简介 石头纸新技术,是以地壳内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碳酸钙为主要原料,以高分子材料及多种无机物为辅助原料,利用高分子界面化学原理和填充改性技术,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可逆性循环利用 , 具有现代技术特点的新型造纸技术 。石头纸技术,是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新技术 。该技术的诞生,既解决了传统造纸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问题 , 又解决了大量塑料包装物的使用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大量石油资源浪费的问题 。[编辑本段]生产及其特性 生产过程 提取石灰石中的碳酸钙,然后将矿石磨成高钙1500-2500目的超细粉,随后进行第二道工序 , 将85%改性碳酸钙添加上15%的添加剂制成母粒,最后通过挤压吹膜设备制成纸或袋 。特性 地球卫士石头纸技术在整个生产过程无需用水,不需要添加强酸、强碱、漂白粉及众多有机氯化物 , 比传统造纸工艺省去了蒸煮、洗涤、漂白等几个重要的污染环节,从根本上杜绝了造纸过程中因产生“三废”而造成的污染问题 。同时由于以价格低廉的矿石粉为主要原材料,成本比传统纸张低20%~30% , 价格也低10%~20% 。种类 石头纸产品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可应用于一次性生活消耗用品,比如垃圾袋、购物袋、食品袋、密实袋、餐盒、脚套手套、台布、雨衣、防尘罩等;也可应用于文化用纸,比如印刷纸、书写纸、广告装潢纸、道林纸、涂布纸、膜造纸、图画纸、招贴纸、打字纸、邮封纸、香烟纸、格拉辛纸、新闻纸等;还可应用于建材装饰,比如装饰壁纸等;还可应用于工业包装等领域,比如化肥袋、水泥袋、米面袋、服装袋、各种手提袋、纸盒纸箱等;还可应用于特殊用纸方面,比如野外作业用纸、水下作业用纸、矿下作业用纸、军事特殊用纸等 。可以说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而且随着石头造纸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升级 , 应用领域还将更大 。石头纸产品的成本比可替代产品低20%-30%,有着极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由于纸及纸板消费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 GDP增速下降,将对纸及纸板消费增长将产生影响,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造纸行业景气仍将下行 , 随着预期中下半年大环境的趋暖将有所改善 。文化纸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需求相对稳定;铜版纸的压力来自出口减少、新增产能;白卡景气受新产能冲击影响景气下滑最显著;新闻纸走出低谷还待时日;箱板纸受经济波动影响显著,景气下行仍将持续 。由于纸业需求萎缩、高库存、运费下降及汇率因素,纤维原料价格9月以后出现回落 , 木浆价格回落15%,废纸价格回落60%,预计浆价将在重心下移后趋稳 。纤维原料价格下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 。[1]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造纸行业产业政策》、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值税改革将有利于龙头企业的发展 。展望2010年的中国纸业,将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进一步巩固纸业大国的地位并更加接近于纸业强国的条件:行业平均经济效益指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出口量达到世界出口总量的5% 。走向世界,既是中国纸业面向2010年的发展战略,也将是中国纸业发奋图强的必然结果 。防伪纸已成为纸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纸,如钞票等 。
蔡伦造纸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 。
有记载称,西汉时期就发明了纸张 , 当时的纸张质量较差,不能用于书写,到了西汉后期,纸张的质量才有提高 。而蔡伦正是在此造纸术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特别是蔡伦扩大了造纸的原料,而且为以后广用各种植物纤维造纸提供了条件 。公元105年 , 蔡伦所造的纸已经能满足书写的要求 , 对于蔡伦来说,造纸的目的就是用来取代木牍、竹简、缣帛等书写、记录文字的材料,由于纸质轻,价格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东汉末年,造纸技术与超过了蔡伦的造纸 。公元2世纪4世纪,是竹简、缣帛和纸张并用的时期,由于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纸张作为写字用的材料,已成为文人不可缺少的写字材料 。
蔡伦造纸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 。
有记载称,西汉时期就发明了纸张,当时的纸张质量较差,不能用于书写,到了西汉后期,纸张的质量才有提高 。而蔡伦正是在此造纸术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 , 特别是蔡伦扩大了造纸的原料,而且为以后广用各种植物纤维造纸提供了条件 。公元105年 , 蔡伦所造的纸已经能满足书写的要求,对于蔡伦来说,造纸的目的就是用来取代木牍、竹简、缣帛等书写、记录文字的材料,由于纸质轻,价格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东汉末年 , 造纸技术与超过了蔡伦的造纸 。公元2世纪4世纪,是竹简、缣帛和纸张并用的时期,由于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 , 纸张作为写字用的材料 , 已成为文人不可缺少的写字材料 。
纸的由来是什么,纸的由来


5、纸的由来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五代造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 造纸的过程)
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纸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造纸厂一般需贮存足够用4~6个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贮存中经过自然发酵,以利于制浆,同时保证纸厂的连续生产.经备料工段把芦苇、麦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产化学浆)或木断(供生产磨木浆),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内加化学药液,用蒸汽进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纸浆,或或把木断送到磨木机上磨成纸浆,也可经过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纸浆.然后用大量清水对纸浆进行洗涤,并通过筛选和净化把浆中的粗片、节子、石块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据纸种的要求,用漂白剂把纸浆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着利用打浆设备进行打浆.然后在纸浆中加入改善纸张性能的填料、胶料、施胶剂等各种辅料,并再次进行净化和筛选,最后送上造纸机经过网部滤水、压榨脱水、烘缸干燥、压光卷取,并进行分切复卷或裁切生产出卷筒纸和平板纸.如果生产要生产涂布印刷纸,则需要干燥中部或生产成卷筒纸后经涂布加工而实现.
6 除以上基本过程外,还包括一些辅助过程,如蒸煮液的制备、漂液的制备、胶料的熬制及蒸煮废液和废气中的化学药品与热能的回收等.
灞桥纸:
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古纸.出土时,这是一叠纸片,有大有小,最大的有10×10厘米,最小的有3×4厘米,米黄色.经过反复科学检验,发现它主要是由大麻和少量苎麻南宋制成的,也就是说,这是“植物纤维纸”.这座古墓最迟不晚于汉武帝时,即前140年至前87 年,因此可以断定,在二千多年前,即公元前2世纪,我国已经生产并使用植物纤维纸了.这种灞桥纸,是考古发掘出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
蔡伦纸:
蔡伦,汉代造纸术发明家,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东汉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元兴元年(105)发明造纸术.他总结前人经验,始有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称“蔡侯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术有很大贡献,后世传为造纸术的发明者.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左伯纸:
在蔡伦以后,别人又不断把他的方法加以改进.蔡伦死后大约八十年(东汉末年)又出了一位造纸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来的纸厚薄均匀,质地细密,色泽鲜明.当时人们称这种纸为“左伯纸”.可惜历史上没有把左伯所用的原料和制造方法记载下来.
藤纸: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
附:纸的历史
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之后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和甘肃的居延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的纸的残片,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建初至元兴年间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150年至 200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纸的发明虽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其中尤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东阳有鱼卵纸,又称鱼笺,柔软,光滑.江南以稻草,麦杆纤维造纸,呈黄色,质地粗糙,难以书写.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鱼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所以统称麻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染潢纸,呈天然黄色,所以又叫黄麻纸.黄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了.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唐代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和北宋时的澄心堂纸等,都是属于熟宣纸一类.嗣后宣纸一直是书写,绘画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后,中国书画几乎全用宣纸.
同时,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临州的滑薄纸.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栈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韧皮纤维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还有一种硬白纸,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润滑,密实,纤维均匀细致,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另外政治家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银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银花纸或金银花纸,又称冷金纸或洒金银纸;还有色和花纹极为考究的砑花纸,它是将纸逐幅在刻有字画的纹版上进行磨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又称花帘纸或纹纸,当时四川产的砑花水纹纸鱼子笺,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薛涛笺,谢公十色笺等染色纸,金粟山经纸,以及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纹纸等.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宋代继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纸传统,出现了很多质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也称江东纸.纸的再利用开始于南宋,以废纸为原料再造新约,人称还魂纸或熟还魂纸,具有省料,省时,见效快的特点.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银画出各种图案.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另外,我国从晋代开始朝廷就从邻国接受贡纸,如南越进贡的侧理纸(或称苔纸),是以海苔为原料,加上味甘,大温,无毒的侧理制成的越南纸.朝鲜进贡的高丽纸,鸡林纸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到清代则有朝鲜的丽金笺,金龄笺,镜花笺,竹青纸,越南的苔笺,日本的雪纸,奉书纸,西方的金边纸,云母纸,漏花纸,各色笺纸,回回各色花纸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