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地质科学院对“5?”汶川地震的快速反应与调查研究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发生了汶川8级强烈地震,成为继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之后在中国大陆发生的又一次强烈地震,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
面对“5·12”汶川8级地震突发灾害 , 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专家,最先对发震动力学背景进行了科学分析,第一时间奔赴震中地区开展地表破裂变形与地震地质灾害调查 。随后组织来自院本部、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的80余位科学家,系统开展地震科学钻探选址、活动断裂与地震变形观测、地应力测量、地质灾害地面调查、堰塞湖与水工环综合评价 。6位专家参加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 , 编辑出版《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地质灾害图集》,组织召开汶川地震动力学分析研讨会,2位专家参加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工作 。在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 , 组织汶川地震大型展览,应邀作汶川地震、地震科学钻、地表破裂等学术报告,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 。组织申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2008年11月第一口地震科学钻开工;组织落实国家专项、“973”课题、地质调查项目等科研任务,有效地调整了面向地质灾害的学科结构和人才布局 。
在2008年度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科技进展评选会,许志琴院士作汶川大地震发震背景与科学钻探报告,董树文、吴珍汉研究员作汶川大地震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快速反应报告,评委会将“5·12汶川地震后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快速反应与调查研究”评选为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度科技特别进展 。
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为首批赴震区调查组送行
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发震动力学背景分析和地震地质灾害考察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质科学院专家以高度的责任心,最先对发震动力学背景进行了科学分析;5月14日董树文、张岳桥研究员等科学分析了汶川地震发生动力学背景,彭华研究员等报道了汶川地震前地应力异常资料,并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汶川地震简报》(2,3)上报国土资源部 。2008年5月15日许志琴、董树文等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汶川地震机制会商会,讨论了地震背景和机理 。2008年5月18日通过新华社面向国内外发布发震构造背景、地震破裂性质和余震长期活动的科学报告,全国各媒体纷纷转载 。
2008年5月16~24日 , 院组织以董树文副院长为领队 , 由吴珍汉研究员、张岳桥研究员、张永双研究员、陈正乐研究员、杨农研究员、雷伟志副研究员、石菊松博士、施伟博士共9位专家组成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震地质灾害考察队,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冒着生命危险 , 克服重重困难,深入地震重灾区北川县城、映秀镇、陈家坝、青川县城、关庄镇与红光镇东部,实地考察活动断裂、地震破裂与地震地质灾害,获得汶川8级强烈地震地表变形、地震灾害和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第一手宝贵观测资料 。6月6日完成第一篇汶川地震地表破裂论文,7月份发表在《地质学报》(英文版) 。
中国地质科学院考察队向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交了多份有价值的考察报告,向当地政府和群众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地震科学知识及抗震救灾建议,积极协助县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展地震地质灾害调查和应急排查工作 。5月21日,董树文研究员、张岳桥研究员、吴珍汉研究员在广元市接受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广元市电视台、广播电台联合采访,科学地解读地震原因,解惑群众惊恐和不安 。
中国地质科学院专家第一时间赶赴震中区开展地震地质灾害野外考察
a—在北川县城南郊任家坪测量地表破裂变形;b—在关庄西北观测东河口堰塞湖;c—接受地方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联合采访 , 普及地震科学知识
参加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和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工作
5月2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6位专家被选为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委员,许志琴院士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赵文津院士、董树文研究员、廖椿庭研究员、张岳桥研究员、吴树仁研究员为专家委员会成员;5月28日组织召开首次汶川地震动力学分析研讨会,对地震机理、地震预报及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6月20日许志琴与董树文等编辑出版《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地质灾害图集》 , 为抗震救灾和震后重建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赵文津院士分析了我国大震地质、地球物理数据 , 对地震工作和地震预报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9月4日董树文委员作为国土资源部代表出席了国务院新闻办主持的“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汶川地震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地震—地质灾害损失与防治工作 。5月24日~6月24日,中国地质科学院韩子夜所长和吴珍汉研究员进入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 , 在总指挥汪民副部长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协调地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深入汶川地震重灾区实地考察地质灾害,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
6月1~25日 , 在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支持下 , 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开展了汶川地震综合调查,许志琴院士任组长,龙长兴所长和胡平副所长任副组长 , 分应急选址、地应力监测、活动断裂与场址稳定性调查、科学钻选址、物化探测量与监测5个小组,分别开展野外调查与观测工作,获得宝贵的多学科综合观测资料 。5月23日~6月5日,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受国土资源部委派,组织以张发旺副所长为领队专家队伍10余人,奔赴汶川地震灾区,圆满完成了10个堰塞湖的调查评价任务,提交了6份技术报告,受到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武警水电官兵的充分肯定,为堰塞湖监测和治理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6月下旬,地质力学研究所组织专家赴汶川地震震中地区,布设天然地震观测台站,为余震精确定位和深部地震构造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观测资料;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部署,组织专家赴甘肃陇南市和文县,开展灾后重建规划地质安全与水土资源保障程度综合评估,为灾后重建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专家积极投入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
a—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董树文委员出席9月4日汶川地震新闻发布会,介绍地质灾害损失与防治工作;b—地质力学研究所龙长兴所长带领活动断裂与场址稳定性调查骨干成员抵达地震灾区;c—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技术人员在地震灾区开展物华探野外测量;d—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张发旺副所长与武警水利专家讨论堰塞湖灾害隐患及治理方案;e—地质研究所地震科学钻选址组专家在野外测量地震变形和同震位移;f—地质力学研究所何长虹副书记带领专家在震中地区了解地震灾情并选择天然地震观测地点
组织实施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
在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和国土资源部指导下,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接领导下 , 中国地质科学院许志琴院士带领有关专家策划并组织申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得到温家宝总理等领导及时重要批示 。2008年11月第一口地震科学钻开工,成为世界上响应地震最快的地震科学钻探工程 。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工程将采用先进钻探工艺,对汶川地震和复发微震的源区进行直接取样,开展地质构造、地震地质、岩石力学、化学物理、地震物理、流变学等多学科观测、测试分析和综合研究 , 揭示控制断裂作用和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和化学作用,为地震监测、预报或预警提供基础数据和重要信息,促进地震科学发展 。
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工程一号孔开钻仪式
徐绍史部长向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中心主任王学龙副局长和首席科学家许志琴院士授牌
组织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汶川地震大型展览与专题报告
2008年8月中国地质代表团参加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应组委会特邀作汶川地震学术报告,举办了汶川地震大型展览,展版面积18m×3m(图3);董树文研究员在“地质灾害”每日主题会上作了题为“汶川地震灾情与中国地质科学家反应”的报告,许志琴院士在专题会议上作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学术报告,张岳桥研究员在国际岩石圈研究专题会上作有关汶川地震破裂与变形学术问题的报告,受到各国代表的高度关注 。
副院长董树文研究员在地质灾害“每日专题”作汶川地震学术报告
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汶川地震大型展览
地质力学研究所全力以赴抗震救灾
“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 。在祖国面临大灾大难的关键时刻,地质力学研究所没有观望,没有等待,更没有退缩 , 立即组织有关专家,无条件投入抗震救灾行动 , 连夜展开震源机制分析,震情迁移分析,灾情分析 。在老所长董树文副院长的组织领导下 , 紧急组成了调查组,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冒着生命危险,开展活动断裂、地质灾害调查,收集掌握宝贵的第一手科学资料,发挥专业优势,为抗震救灾提供科技支撑 。随后又多次派出专家组,前往灾区开展相关工作;同时组织多名专家、研究生组成专家组,在局的统一部署下,紧急展开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以及环境承载力评估等方面工作,他们不分昼夜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
地质力学研究所先后直接参加抗震救灾一线工作的人员有62人,其中赴震区前线的人员有35人 , 坚守在后方的人员有27人;有3位专家进入国务院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有7位专家进入科技部专家组,为全国抗震救灾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在整个抗震救灾行动中,地质力学研究所干部职工无私无畏的精神,坚强有力的行动 , 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行们的肯定和认可,得到了各种方式的表彰 。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荣获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张岳桥、杨农、雷伟志、施玮分别获得有组织评选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
地质力学研究所专家在地震灾区开展地震变形与地质灾害现场调查
地应力观测站5月12日观测到的地壳应力应变变化曲线
地壳应力应变变化曲线
地质力学研究所天然地震台网观测的余震震中分布图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专家赴四川灾区调查堰塞湖险情
2008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专家赴四川灾区调查堰塞湖险情年5月23日~6月2日,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派,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党委、所领导抽调精干力量张发旺、张兆吉、王贵玲、王建中、韩双平、韩占涛、聂振龙、侯宏冰、蔺文静、钱永等10位同志,与水环地调中心的孙建平等5位同志、天津地调中心肖国强等3位同志一起到四川灾区的绵阳、德阳两个重灾区调查堰塞湖险情 。
震后的灾区一片疮痍,加之堰塞湖出现的地方均处于位于发震断裂附近的深山中 , 是震灾最严重的地方,道路山体滑坡、坍塌等非常严重,有些地段 , 山体松动,地势险峻 , 随时都有继续垮塌的危险 。
面对如此艰难险境,调查组成员不畏艰险,不顾劳累 , 连续作战,只要天气情况允许就出发 。山里道路往往已经被巨石堵塞,调查组只能徒步前进,沿途河谷狭窄,两侧山体陡峭,许多地段岩体松动,摇摇欲坠,随时有滚落的可能 。如遇到余震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5月25日下午,在四川青川县又发生了震后的最大一次余震,震级高达6.4级,此时,调查队员刚刚从山中出来不到2个小时 。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调查组通过一星期的辛苦工作,配合水利部出色地完成了调查任务,提交了7个堰塞湖的调查报告,受到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绵阳堰塞湖前沿指挥部的充分肯定,提出的建议已经被采纳,用于堰塞湖的治理工程设计和施工中 。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专家在地震灾区调查评价堰塞湖险情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及调查研究工作
“5·12”汶川8级地震突发之后 , 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 。
五月下旬,国土资源部选派人员组建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韩子夜所长受汪民副部长指派 , 担任前线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除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外,还负责指挥部的后勤工作 。在韩子夜所长的带领下,前线指挥部办公室高效运转,为部领导决策、统领所属各单位在灾区井然有序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汪民副部长、韩子夜所长及科研人员在至四川前线指挥部研讨抗灾工作
选址物探测量组在现场工作
物探测量组在布设测线
六月初经国土资源部再次统一调遣,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先后派出两批专家前往灾区第一线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由胡平副所长亲自带队,统一指挥,两批专家一行12人,携带7台套物化探设备,四辆越野车以及其它有关装备,分成两组积极投入到“汶川强震活动断裂调查与灾区重建场址稳定性评价”工作当中去 。第一组即物化探监测组,主要进行了天然电磁场、地磁场和地气监测工作 , 为余震活动趋势分析和活动断裂调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第二组即应急选址地球物理测量组,主要开展了EH4电磁测深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工作,为探明擂鼓盆地基岩埋深及构造发育情况和灾后重建选址提供了重要依据 。
另外,在此期间,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分别派遣两名同志前往灾区参加了抗震救灾捐赠仪器的验收工作和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的撰稿工作;还有三名同志被派驻京参加了部局机关抗震救灾的保障和宣传工作 。
国家地质测试中心参加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地下流体异常及地震前兆关系研究
【土叙地震或致中国发生强震,相关专家有何回应,中国地质科学院对“5·”汶川地震的快速反应与调查研究】目前已建设WFSD现场流体实验室,利用在线脱气装置、质谱仪等,进行了实时流体监测,主要测定组分包括He,CH4,CO2,Ar,H2,O2,N2和氡 。正随钻建立流体地球化学剖面,开展流体变化与地震前兆的相关性研究 。
WFSD现场流体实验室
WFSD现场在线脱气装置
2、地震后为何会有余震?余震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 。
余震是地震之后发生的小型地震,一般具有连续性 。余震通常情况下在地球内部 , 和地震发生的地方是一样的 , 一般是在地震发生以后连续发生的一系列余震 。余震的强度比地震弱,持续的时间可达几天或者几个月,甚至上百年 。地震是有序列的,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在同一个震源区的一系列不同的地震,发震机制有某种联系或共同发震构造的总称 。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较小的叫前震 , 较小且持续发生的称为余震 。
发生原因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 , 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 。而且地震主要起因于地壳上大陆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 。主震发生过后的一段时间跨度内,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 。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 。
简单来讲,就是大地震发生以后 , 它会造成一个相当长的破裂带,这个破裂带的应力和应变的调整会持续很长时间,在调整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小的破裂,余震便因此发生了 。
说得更通俗点儿,这就好比将黄豆倒进一个玻璃瓶里 , 看上去好像装满了,但摇晃几下之后却总会有一些空间,填满之后再摇晃 , 又会出现新的空间,虽然一次比一次少,但新空间总能出现 。我们不妨把豆粒之间发生的位移看作是一次次小的地震,而在摇晃的作用下,豆粒逐渐堆积得越来越紧密 , 这正是地震的诱因 。不过要达到最终的平衡,也就是类似于结构化学上的“最紧密堆积”,这往往不是摇晃一次就能做到的 。既然需要“多晃几次”才能达到平衡 , 余震就这样发生了 。
而且在地震专家看来,对于余震的判断 , 主要是看震中地区是不是发生在原来地震的地震带上 , 而且震级小于主震震级 。一般来讲四五十年,甚至六七十年后发生在原地震带上的地震,都被认为是“远期余震” 。世界上有的地震学家认为,有的大地震的远期余震可能延续百年以上 。
余震持续时间久的例子
1、7月12日6时38分 , 河北唐山古冶区(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发生5.1级地震 , 震源深度10公里 , 京津冀多地区震感明显 。同日 , 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回应称,此次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下午,中国地震局一名地震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余震判断依据,古冶区位于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带上,且震级小于当年主震震级 , 因此,这次5.1级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较强的远期余震” 。
2、据研究人员研究,在1811-1812年间,位于北美板块内部的美国密苏里州的纽马德里地区曾发生过三次7.0-7.4级地震 。尽管地震已经过去两百多年 , 但一直到2000年为止 , 该地区的小震依然很活跃 ,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小震是大地震的余震 。
3、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截至同年9月1日12时 , 地震台网记录到了2万7千多次余震,其中6级以上余震8次 , 5级以上余震39次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曾解释 , 汶川地震和唐山大地震震级相差一级 , 能量相差30多倍,“7级地震就相当于33个6级地震” 。
但也有专家表示,余震有个衰减期,会在每一次余震后逐渐减少、减弱,但有时也可能会出现较大余震 。不过大家也不必担心,现在的地震预警也逐渐完善,会在地震来临前预警 。即使这样大家在相信国家的同时,更要牢记好地震自救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一、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而在地壳的某些脆弱地带 , 会造层突然发生破裂 , 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从而形成地震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前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主震后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应力”的冲击,即为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任一截面单位面积上双方产生的相互对抗的力 。他们还发现,在离震中50公里以外,余震的发生数量急剧下降 , 因此“动态应力”是余震的罪魁祸首 。
二、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 , 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而余震是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 。
三、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一系列余震,它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余震强度比主震小 , 大多数的余震都不会造成破坏 。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 。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 。科学家称,主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余震数量大约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10天 , 余震数量则是第一天的1/10 。
四、地震主要起因于地壳上大陆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 。主震发生过后,时隔不久最多一两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 。A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因为B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 。美国地质调查的Karen Felzer和加州大学的Emily Brodsky分析了近二十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地震中余震的数据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 。他们还发现,在距离震中50公里之外,余震的发生数量急剧下降 。更确切地说,他们发现至震中距离与余震次数约呈指数-1.35左右衰减 。这意味着一个平稳的量引发了整个运作过程,在50公里的距离中静态压力的改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记 , 因此“动态应力”是余震的罪魁祸首 。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 , 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地震强 , 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 。余震的出现是在大震之后,其能量虽不足为患,但多次余震也会造成灾害的 。
①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 。
②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 。或“动态应力”是余震的罪魁祸首 。
3、四川九寨沟地震与汶川地震有联系吗?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针对此次强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专家分析称,这次地震并不在汶川地震的余震期,所以两次地震没有实际的联系 。但两次地震成因相同 。
此次地震发生的地方九寨沟,在历史上地震比较多 。1933年8月25日,在叠溪发生过一次7.5级地震,裂度为10度 , 距离此次地震震中大约只有100多公里 。
叠溪距离此次地震震中只有100公里左右 。当时地震造成6800余人死亡,且地震后形成堰塞湖,震后45天溃坝,又造成人员死亡 , 所以那次地震的人员伤亡较大 。
专家表示:此次地震比叠溪震级要?。ぜ屏讯仍?度 。这一级别的裂度,意味着震中区的多数房屋会有中等或严重破坏 , 震中区会出现地表裂缝,另外,会产生滑坡、塌方等现象,如果遇到下雨有可能会产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此次地震的成因与汶川地震相同,即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的俯冲,造成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导致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官微消息,在此次强震后,又发生多次余震 。截至8月8日23时整 , 共记录到余震总数为106次,其中5.0—5.9级地震0次,4.0—4.9级地震0次 , 3.0—3.9级地震2次 。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针对此次强震 ,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专家分析称,这次地震并不在汶川地震的余震期,所以两次地震没有实际的联系 。但两次地震成因相同 。
此次地震发生的地方九寨沟 , 在历史上地震比较多 。1933年8月25日,在叠溪发生过一次7.5级地震,裂度为10度,距离此次地震震中大约只有100多公里 。
叠溪距离此次地震震中只有100公里左右 。当时地震造成6800余人死亡,且地震后形成堰塞湖,震后45天溃坝,又造成人员死亡 , 所以那次地震的人员伤亡较大 。
4、土叙地震真的会导致中国3年内发生7-8级强震吗?“土叙地震可能致中国3年内发生7-8级强震” , 这个观点来源于国家地震研究核心权威期刊《地震》上的论文观点 , 该论文标题为“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与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分析” 。
这个论文的具体内容:
论文内容是当出现欧亚带年地震释放能量比高于50%且伴随8级以上地震发生时 , 其后3年内中国大陆地区将有发生多次7级以上或8级地震的可能性 , 这个关系在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显著水平为10%”的意思是,上述结果错误的可能性为10%,正确的可能性为90% 。
这篇网络文章称:从该论文的研究结果来讲,等于是这次土耳其地震向我们提前发出了预警,它的发生告诉我们未来3年内中国将有九成的可能性发生7-8级地震 。虽然我们不知道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 但这种预警也是极其珍贵和稀缺的 。
专家认为没有必要恐慌: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表示:过去一百年我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平均概率是三年两次,所以文章的结论没有特别意义 。也就是说不管是不是土耳其还是世界其它国家发生七级以上地震,我们全国范围内三年内发生七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都很大 。
土耳其地震和汶川地震源自同一条地震带:
土耳其不仅是位于欧亚十字路口的浪漫国度 , 它更是一个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间部位的国度 。
这条造山带是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冲撞欧亚板块的前沿阵地,一整个古老的海洋在这里消失,仅剩下正在消亡的地中海 。
同时,它也是这颗星球上三大主要火山地震带之一,其影响范围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历史上地震频发,一再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创 。
这条地震带同样对中国影响巨大,十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同样是这条地震带活动的产物 , 它给人们留下的恐惧阴影,至今仍没有完全消退 。
对于这样的灾难,我们感同身受;对于灾难里受苦的人们 , 我们深表同情 。但我们也相信,虽然地球的活动难以琢磨,可人类团结互助战胜灾难的勇气 , 不会被山高路远和国家疆界所阻隔 。
一定要开启手机地震预警功能!
没有地震预警真的没有安全感?。。ü慈司椋?
🔜安卓用户一定要打开此功能!iPhone用户虽然没有自带的,但是也可以用第三方软件!
✅【手机地震预警设置】
🔵小米:手机管家→家人关怀→地震预警;
🔵华为: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荣耀: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vivo:天气App→设置→地震预警→启用地震预警服务;
🔵OPPO:设定→安全→SOS紧急联络→自然灾害警报→地震警报;
🔵realme:设置→安全→SOS紧急联络→自然灾害警报→地震警报 。
✅苹果用户需下载第三方软件 。
下载地震预警,打开以下设置:
1、设置-通知-地震预警-打开允许通知
2、设置-隐私-定位服务-地震预警-选择始终
每当发生大灾难 , 总会伴随着沉重的悲痛 。面对灾难,我们如何避险和自救❓
✅地震来临如何避险❓
🔵在室内遇到地震,要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空旷的地方 。万一来不及逃出 , 要躲在坚固的家具旁、内墙根、墙角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
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切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
🔵室外遇地震,要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等危险设施 。
✅地震被困如何自救❓
1⃣保持清醒 。听到外面有人时,大声呼叫,或敲击管道求救;若不知外面是否有人,应减少体力消耗,间断地发出声音 。
2⃣清除覆盖 。一时不能脱险,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 , 清除压在身上特别是腹部以上的覆盖物 。
3⃣用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 。防止吸入烟尘,引起窒息 。
4⃣防止坠落 。应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确保安全的生存空间,最好向有光线、空气流通的方向移动 。
5⃣寻找饮食 。若难以脱险,在可活动的空间内,设法寻找水、食物等维持生命的物品,耐心等待营救 。
6⃣若闻到煤气味 , 不要使用火柴、打火机,也不要使用电话、电源开关或任何电子装置 。
近期也有很多地方出现了群鸟遮蔽天空等现象,其实大家也不要过度恐慌 , 最重要的还是放平心态、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科学避险自护 。
“土叙地震可能致中国3年内发生7-8级强震”,这个观点来源于国家地震研究核心权威期刊《地震》上的论文观点,该论文标题为“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与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分析” 。
这个论文的具体内容:
论文内容是当出现欧亚带年地震释放能量比高于50%且伴随8级以上地震发生时,其后3年内中国大陆地区将有发生多次7级以上或8级地震的可能性 , 这个关系在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显著水平为10%”的意思是,上述结果错误的可能性为10% , 正确的可能性为90% 。
这篇网络文章称:从该论文的研究结果来讲,等于是这次土耳其地震向我们提前发出了预警,它的发生告诉我们未来3年内中国将有九成的可能性发生7-8级地震 。虽然我们不知道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但这种预警也是极其珍贵和稀缺的 。
专家认为没有必要恐慌: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表示:过去一百年我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平均概率是三年两次 , 所以文章的结论没有特别意义 。也就是说不管是不是土耳其还是世界其它国家发生七级以上地震,我们全国范围内三年内发生七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都很大 。
土耳其地震和汶川地震源自同一条地震带:
土耳其不仅是位于欧亚十字路口的浪漫国度,它更是一个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间部位的国度 。
这条造山带是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冲撞欧亚板块的前沿阵地,一整个古老的海洋在这里消失,仅剩下正在消亡的地中海 。
同时,它也是这颗星球上三大主要火山地震带之一,其影响范围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历史上地震频发,一再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创 。
这条地震带同样对中国影响巨大,十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同样是这条地震带活动的产物,它给人们留下的恐惧阴影,至今仍没有完全消退 。
对于这样的灾难 , 我们感同身受;对于灾难里受苦的人们,我们深表同情 。但我们也相信,虽然地球的活动难以琢磨,可人类团结互助战胜灾难的勇气,不会被山高路远和国家疆界所阻隔 。
一定要开启手机地震预警功能!
没有地震预警真的没有安全感?。。ü慈司椋?
安卓用户一定要打开此功能!iPhone用户虽然没有自带的,但是也可以用第三方软件!
【手机地震预警设置】
小米:手机管家家人关怀地震预警;
华为: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荣耀: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vivo:天气App设置地震预警启用地震预警服务;
OPPO:设定安全SOS紧急联络自然灾害警报地震警报;
realme:设置安全SOS紧急联络自然灾害警报地震警报 。
苹果用户需下载第三方软件 。
下载地震预警 , 打开以下设置:
1、设置-通知-地震预警-打开允许通知
2、设置-隐私-定位服务-地震预警-选择始终
每当发生大灾难,总会伴随着沉重的悲痛 。面对灾难,我们如何避险和自救
地震来临如何避险
在室内遇到地震 , 要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空旷的地方 。万一来不及逃出,要躲在坚固的家具旁、内墙根、墙角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 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
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切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
室外遇地震,要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等危险设施 。
地震被困如何自救
保持清醒 。听到外面有人时 , 大声呼叫,或敲击管道求救;若不知外面是否有人,应减少体力消耗,间断地发出声音 。
清除覆盖 。一时不能脱险 , 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身上特别是腹部以上的覆盖物 。
用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 。防止吸入烟尘 , 引起窒息 。
防止坠落 。应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确保安全的生存空间,最好向有光线、空气流通的方向移动 。
寻找饮食 。若难以脱险,在可活动的空间内,设法寻找水、食物等维持生命的物品,耐心等待营救 。
若闻到煤气味,不要使用火柴、打火机,也不要使用电话、电源开关或任何电子装置 。
近期也有很多地方出现了群鸟遮蔽天空等现象,其实大家也不要过度恐慌,最重要的还是放平心态、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科学避险自护 。
土耳其所在的欧亚地震带,也延伸到了中国 。那么这次土耳其强震会对中国产生影响吗?据央视报道,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刘杰介绍,中国在欧亚地震带东部,土耳其在西部 , 两者之间距离很远 。中国地震台网统计了百年来土耳其附近发生的地震与我国大陆发生6.0级以上地震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在三个月内没有直接关联 。因此会商意见认为,此次地震对我国大陆短期发生较强地震无直接影响 。地球并未进入“活跃期”全球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近期 , 全球地震频发,是否意味着地球进入了“震动模式”?据@应急管理部 消息,不必恐慌,地球并未进入“活跃期” 。1900年以来,全球每年平均发生6级以上地震133次,7级以上地震20次 , 8级以上地震1次 。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2019年以来,全球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 。2020年全球发生了89次6级以上地震,10次7级以上地震 , 没有8级以上地震 。2021年全球发生了115次6级以上地震,19次7级以上地震,1次8级以上地震 。2022年全球发生了112次6级以上地震 , 7次7级以上地震,没有8级以上地震 。从数据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发生频率低于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 。此外,土耳其发生地震后,2月11日广东省河源市的4.3级地震、2月12日北京市房山区的2.8级地震格外受到网友关注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广东省地震局、广东地震台的权威专家表示,广东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东南沿海附近的粤闽赣交界、粤桂琼交界等地构造活动较为强烈,地震较活跃,是华南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 。不过 , 华南块体在新构造运动期间比较稳定 。广东地区的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是能达到6度-8度,因此,理论上,5级左右的地震致灾风险是很低的 。北京市地震局介绍 , 2月12日的地震为北京地区一次正常的地震活动起伏,北京地区包括原震区近期发生4级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不会造成建筑物破坏 。
中国3年内发生7-8级强震?专家解读12日,一篇题为“国家地震局核心论文显示:土叙地震可能致中国3年内发生7-8级强震”的文章在网络上传播很广,并引起网民的关注 。对此,地震专家对《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表示,没有必要对此感到恐慌,从概率统计角度来说,这个结论没有特别意义 。
这篇文章引用了一篇发表于国家地震研究核心权威期刊《地震》上的论文观点,该论文标题为“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与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分析” 。论文称,当出现欧亚带年地震释放能量比高于50%且伴随8级以上地震发生时,其后3年内中国大陆地区将有发生多次7级以上或8级地震的可能性 。“
这篇网络文章称:从该论文的研究结果来讲,等于是这次土耳其地震向我们提前发出了预警,它的发生告诉我们未来3年内中国将有九成的可能性发生7—8级地震 。
目前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土耳其地震会导致中国3年内发生7-8级强地震的说法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虽然地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其他地区的地震发生,但这种影响通常是极其微弱的,并且很难预测和测量 。
因此,我们不应该根据不可靠的谣言或未经证实的预测来做出决策或恐慌 。相反,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关注权威的科学信息 , 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和他人 。
5、大理连震5次,专家是如何回应的?专家回应的是:在这个区域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
大理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
2021年5月21日晚21时,云南省大理市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震感较强,震源深度8公里,周边地区震感较强 。据悉 , 地震已造成3人死亡,3人重伤,24人轻伤 。地震发生时 , 有关部门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希望将两次损失降到最低 。
天灾无情,人有情 。
原本美丽宁静的村庄被这次地震摧毁了 。地震只能摧毁人们的房屋和相关设施 , 而不能摧毁人们坚定的信念 。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会一起面对 。据悉,有关部门已设立3个应急避难场所 , 各地区人员已有序疏散至安全地点 。接下来要继续关注是否有需要救助的人以及相关设施的救助处理 。
为什么云南总是发生地震?
一是因为这个地方有许多火山遗址 。我相信你可以在许多地区看到一些火山爆发,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地球的许多地区之一是非常不稳定和非常活跃的 。所以就云南而言 , 可以看到历史上记载很多地区都有火山,导致地震频发 。
位于版块的连接处
相信大家对中国云南这个地方都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都知道它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我们都知道每个月板块活跃的地方,发生地震的概率很高,才会导致云南地震频发 。
如果地震时在家
地震发生时,如果你在家里,当你感觉到房子或家具的震动,明白是地震时,就要尽快带家人离开房子 。这个时候,不要再想着金银 。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和家人的生命 。而且,平时防灾最好有心理准备 。在灾害频发的现代 , 这种警惕和自救心理非常重要 。
如果地震发现的早,有时间可以把开关断开,把煤气关掉 。逃生时不要慌张,从容快速跑出屋外 。跑出房子后 , 找个空地方暂时蹲下 。如果不幸被埋没,不也要绝望 。努力让自己的生命等待救援 。万一来不及逃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准备好急救箱,里面放些急用的食物和药品 , 最好准备一个哨子 。鸣笛是等待救援时吸引救援人员注意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
大理其实不在地震带上,但是这次地震为何如此频繁而且严重,专家表示可能是由于地壳运动,再加上全球气温不断增高,而导致发生地震的几率变大 。
专家表示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很有可能是最近连出暴雨,而且多个地区受到影响,所以的话才会出现地震的情况,应该不会持续太久 。
专家回应这五次地震是因为板块挤压造成的地震,但是实质性伤害并不是很大,甚至只是轻微震感,大家不必恐慌 。
专家回应说根本无需担心,全球每天会发生很多地震,都是正常现象 。
推荐阅读
- 强震已致叙利亚超3300人遇难,土耳其地震最新死亡人数
- 滑雪经典幽默段子,急求与大自然或者体育运动有关的搞笑段子……
- 7级地震震中烈度,地震一共分几级啊?
- 为何总统套房一晚上那么贵?这5个隐藏服务,或许我们还不了解
- 塔吉克斯坦7.2级地震,新疆边境7.2级地震死亡人数
- 当代年轻人为什么胃病高发,为何如今现代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胃病呢?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养胃?
- 除借条外还有什么是可以当借款凭证的,只有借条或者转账凭证可以作为借款的依据吗
- 地震多少级以上是严重,地震多少级有危险
- 樱岛火山上次喷发时间在什么时候,日本樱岛火山4日上午11时发生喷发,地震几级?
- AppleWatch未来或将无创测血糖,苹果手表可以测血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