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贯钱多重?一贯钱是一千枚铜钱,各个时期的重量是不一样的.比如 “五铢钱”,一枚铜钱重五铢.每铢重1.3021克,五铢重6.51克,一贯铜钱重6510克,就是大约6.51公斤.
康熙所记,“银每两换钱一千文”,这一千,俗称一吊.按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八》:“是日十三位道长,每一个马上人要钱一吊.一吊者千钱也”,说明,吊是以千计数.但各个地方,各个时期,多少钱为吊,并不一致.旧时北京,就以一百个制钱或十个铜元为一吊.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2、宋代一贯钱值多少钱?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 , 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北宋一贯钱相当于半两银子,约等同现在的人民币450――900元 。
1、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即一贯钱(1吊钱)=1000个铜钱,在宋代及宋代以后 , 因为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宋史》卷180食货志),即一贯钱仅为770个铜钱 。清代后期的北京还出现过“三十文为一百”的情况 , 一贯钱实际上只有300个铜钱了 。
2、中国古币大部分为方孔圆钱,为携带方便 , 一般都用绳索串起来 。“贯”的原意就是穿钱用的绳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钱的流通单位开始以“文”计算,一个小铜钱称一文 , 1000个铜钱串在一起则称为一贯钱 。这种计数方法一直延续到宋朝初年 。后来,由于铜、铁钱并行 , 以及折二、刍十型等钱币的出现,宋代一度把一贯钱定为770文 。清代一贯钱又称为一吊钱,开始规定“一吊千钱,半吊五百” 。清代后期的北京出现过“三十文为一百”的情况,一吊(贯)钱实际上只有300文钱了 。
一贯铜钱相当于现在的700元人民币 , 当时一贯钱也就是1000个铜钱,等同于一两银子 。在北宋宋仁宗时期,当时的米价是六七百文一石 , 而我们今天吃的普通散装大米价格在三四块钱一斤左右 。宋代的一石约合今天的118.4市斤,一石米在今天值450元左右” , 根据这样的结果进行一个计算可以得出当时的一文钱差不多是现在的0.7元 , 一贯钱差不多是现在的700元 。当然了这也是一个大概,并非是十分准确的,而且这也只限于北宋初期 。
3、古时一贯钱等于多少枚铜钱古时一贯钱等于1000枚铜钱 。
古时的铜钱中有方孔 , 常用绳子穿着,每1000枚铜钱1串叫一贯 。
金银铜作为货币由来已久 , 但都是以重量为单位 。金银以两为单位,铜钱则以斤、两、钱为单位 。古代就有赏黄金(就是铜 , 而金则叫精金)多少斤的记载 。
秦铸半两钱,汉初铸五铢钱(铢是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亦有其他说法,标准不一),一个太重,一个太轻,都对贸易不利,后来才定为一钱一枚的铜钱,一直流传下来 。十枚铜钱等于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我国长期使用十六两为一斤的货币单位) , 等于160枚为一斤 。
注:古书上说一吊钱、一串钱、一贯钱、一千钱,绝对不加“个”字 。
【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1贯钱多重?】扩展资料:
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 , 如果当时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 , 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660.8元 。
又如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可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 。
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等于2065元人民币 。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 。1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4、古代的一贯钱,一吊钱是指多少,之间怎么换算的1、中国古代,把铜钱穿起来,一百六十枚用麻绳穿成一串,叫做一串钱、一吊钱、一贯钱 。所以一贯钱等同一串钱 。
2、古代多以金银铜为货币 。金银以两为单位,铜钱则以斤、两、钱为单位 。后来才定为一钱一枚的铜钱,一直流传下来 。十枚铜钱等于一两,十六两为一斤,等于160枚为一斤 。
3、为了方便携带和计数,一般都把铜钱穿起来 。每一百六十枚用麻绳穿成一串(穿时每边放六十枚,底盖各加一枚,实际上是一百六十二枚) , 所以也叫一串、一吊、一贯 。
扩展资料:
1、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 , 特别是秦汉以前 。常见的有三种基本单位: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 。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
2、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铜钱 , 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 , 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
3、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 。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两
在古代,货币的数量和兑换方法因文化和历史时期而异 。通常一百六十枚为一吊 。然而,一些常见的货币形式包括由金、银、青铜和其他金属制成的硬币 , 以及各种形式的纸币和其他商品,如牲畜或谷物 。
在古代,货币的兑换通常是通过货币兑换商或市场进行的 , 在那里交易不同形式的货币,并根据供求关系确定其价值 。在某些情况下,转换率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确定 , 而在其他情况下,则由市场力量决定 。
不同地区或文化都有自己的货币形式,从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通常需要使用中介机构或支付额外费用 。货币价值也可能会因政治不稳定、经济状况和贵金属的可用性等因素而波动 。
总的来说 , 古代的货币数量和兑换方法复杂多样,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然而,货币的使用是促进贸易和商业的重要工具 , 在许多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5、唐朝一贯钱是多少正常来说,一贯钱是指1000个铜钱,亦即1000文钱 。《汉书?武帝纪》“初算缗钱”唐颜师古注引李斐曰:“一贯千钱 。”《宋史?刑法志二》:“以绢计赃者,更增一贯 , 以四千为一匹 。”但实际情况下,由于“钱荒”严重,民间“短陌”现象很普遍,也就是一贯钱里可能只有七八百文钱 。(《宋史?食货志》(卷180):“以七十七钱为百 。”)但是大家还都承认它有一贯钱的购买力 。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金银铜作为货币由来已久,但都是以重量为单位 。金银以两为单位,铜钱则以斤、两、钱为单位 。古代就有赏黄金(就是铜,而金则叫精金)多少斤的记载 。秦铸半两钱,汉初铸五铢钱(铢是古代重量单位 , 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亦有其他说法,标准不一),一个太重 , 一个太轻 , 都对贸易不利,后来才定为一钱一枚的铜钱,一直流传下来 。十枚铜钱等于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我国长期使用十六两为一斤的货币单位),等于160枚为一斤 。历朝历代都是刚一开始时铸的铜钱大,尚能足钱 , 后来越铸越轻 , 都不足一钱 。而流通时又不论大小,都算是一钱,160个铜钱均不足一斤,所以才叫它是一串、一吊 。至于一千则是与度量相匹配的,因为度量都是十进位 , 而钱有十六进位,为了计算方便,所以把十枚铜钱叫十钱,十六枚铜钱叫一百钱,一百六十枚叫一千钱 。为了方便携带和计数,一般都把铜钱穿起来 。每一百六十枚用麻绳穿成一串(穿时每边放六十枚,底盖各加一枚,实际上是一百六十二枚),所以也叫一串、一吊、一贯 。为什么不叫一斤?因为它们根本不到一斤重 。因此,一吊、一串、一贯、一千铜钱都是一百六十二枚 , 而不是一千个 。注:古书上说一吊钱、一串钱、一贯钱、一千钱,绝对不加“个”字 。
至于铜钱与银两的换算 , 则随着朝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一两银子相当于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通常一两银子可以买200斗米,即20石(10斗=一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50元一斤计算 , 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3540元的购买力 。
北宋宋初银钱兑换比为一两银兑一贯钱 。到徽宗时是一两银兑两贯钱 。南宋中期则是一两银兑换三贯钱 。《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 。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 , 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 , 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 。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 , 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 。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 , 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 , 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 , 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 。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 。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 , 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 , 就是377.6斤 。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 。
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 。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 。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 , 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 。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 。
附录:唐朝时一贯钱的购买力情况(以米价为例)
唐高宗武德元年(618)八九千钱(洛阳)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一匹绢(关中)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三四钱(?)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两钱半(洛阳)
唐高宗麟德二年(665)五钱(?)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一百钱(关中)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十五钱(洛阳)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二十钱(洛阳)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七千钱(?)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一千钱(关中)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一千钱(关中)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一百到一千钱(关中)
唐德宗贞元元年(785)五百钱(河中)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一百五十钱(?)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七十钱(关中)一百五十钱(江淮)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二百钱(?)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两钱(?)
唐懿宗咸通九年(868)二百钱(徐州)
唐僖宗中和二年(882)三万钱(长安)
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四万钱(荆南)
唐僖宗光启三年(887)五万钱(广陵)
推荐阅读
- 车牌舟是哪个城市,我想知道浙江省各市的简称
- 床笠和床单有什么区别,床笠是什么?床笠与床单有什么区别?
- 老年人去逝儿女怎样做,老人丧事儿女咋出钱
- 一个青团的重量是多少,一个青团大概多少克?
- 8开纸尺寸是多少,8开纸是多大的纸张?
- 名表一折是真的吗,一折名表是真的吗?
- 憨憨是什么梗,憨憨是什么意思和梗 憨憨解释
- 理事属于领导吗,理事长是什么职务
- 为什么我找的男朋友都是没钱的,男友没钱我该怎么办?
- 红心芭乐怎么判断熟了,芭乐凉性水果还是热性 怎么确认红心芭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