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冠礼是什么,及笄礼是什么?

及冠礼是什么

及冠礼是什么,及笄礼是什么?


指男子年满二十岁,到了成年(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戴的帽子 。)时举行的礼仪 。
冠古代是头上装饰的总称,用以表示官职、身份与礼仪之用 。冠类在历代的演变中从形式可分为冠冕、巾帻、幞头、帽、盔,笠等,从身份也可分为帝王官吏、文人学士、武职将帅、后妃仕女,布衣、道释等几大类 。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指代成年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及冠和弱冠是一个意思 。
及笄礼是什么?及笄
及笄,拼音jí jī,汉语词语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及笄
拼音
jí jī
外文名
Coming-of-age ceremony;
相关合集
词目
及笄
拼音
jí jī
出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
例子:
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仪礼·士昏礼》
【及冠礼是什么,及笄礼是什么?】《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
《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
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 。——《东周列国志》
古语年龄段
古语年龄
及笄仪式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 。《礼记·内则》“拂髻,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又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 。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
垂髫:也指儿童幼年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 。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 。”则又指出嫁的年龄 。《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