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潮怎么形成的,是由什么引起的?

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钱塘江的涌潮气势非凡 , 堪称举世奇观 ,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不禁要问:如此壮观的大潮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在世界众多奔腾入海的河流中 , 唯独钱塘江涌潮最为闻名呢?古人对钱江潮这一大自然奇观感到迷惑不解 , 就把它看作是潮神的威力 。传说钱塘江的奇潮是伍子胥造成的 , 这就更给奇潮添奇了 。

钱塘江大潮怎么形成的,是由什么引起的?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 , 那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个叫吴的国家袁它的国王名叫夫差 , 丞相叫伍子胥 。本来 , 吴王夫差很重用伍子胥 , 尤其是当吴国和越国交战时 , 吴王听从伍子胥的运筹 , 战胜了越国 。这时 , 越王勾践手下的大臣给越王出了主意 , 让他投降吴王 , 并愿意为吴王牵马侍候 , 让吴王任意支使 。伍子胥看出越王勾践的险恶用心 , 力谏吴王千万不要上当 , 并劝说吴王除掉越王 , 不留后患 。可是 , 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谏 , 反而说他有犯上之意 , 想要免去其丞相之职 。伍子胥认为 , 为国尽忠 , 能知道对吴国不利的事就应去阻拦 , 所以 , 他还是继续劝谏阻吴王不要免除勾践的死罪 , 并有些不客气的表现 , 因而激怒了吴王 。吴王不仅不听伍子胥之谏 , 反而赐他自尽 。伍子胥接到赐死之命后 , 写下留言 , 就说他死后 , 望吴王能将他的头悬于吴国朝向越国方向的越门上 , 他要看着越国是怎样打进吴国的 , 然后便自刎身亡 。手下人回报吴王 , 说伍子胥已经身亡 , 并交上他留下的书信 。吴王不看还罢 , 看后更是怒气大升 , 吼道 , 伍子胥你死后还坚持你的意见 , 你想将你的头悬于城门 , 太妄想了 。吴王便下令将伍子胥的尸体用皮袋子装起来 , 抛入江中 , 沉入大海 。吴王夫差由于不听伍子胥的谏阻 , 结果正中了越王勾践之计 。越王表面看起来在吴王手下顺顺从从 , 可是真正目的是卧薪尝胆 , 以待时机 。当时机一到 , 他就将吴国灭了 , 杀死了吴王夫差 。就这样 , 本来强盛的吴国 , 反倒被越国打败 。后来吴国的百姓知道伍子胥冤枉 , 对吴王的做法不满 , 为伍子胥鸣不平 , 说他的尸体顺江漂入东海 , 又进入杭州湾化作了海神 。传说 , 在钱塘江的入海口原本没有汹涌的海潮 , 江面风平浪静 , 海水一片蔚蓝 , 只是因为屈死的伍子胥阴魂不散 , 在阴间喊冤不止 , 激怒了海水 , 使之变成狂涛怒浪 , 涌进钱塘江 。从此之后 , 江水不再平静了 , 海水也波动起来 ,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汹涌地涌进钱塘江 。钱塘大潮就是冤死的伍子胥驱动着海水为自己伸张正义 。从此袁吴国老百姓便称伍子胥为“潮神” 。
钱塘江大潮怎么形成的,是由什么引起的?


涌潮并不罕见 , 很多河口都可以看到 , 如亚马孙河、英国的赛文河、长江的北支等等 。对于潮汐的形成 , 外国的传说与中国的传说不太一样 。在国外 , 说是北欧有一位风神 , 神通广大 , 法力无边 , 他的嘴巴一鼓 , 就能把海水吹起来 , 不吹时便让海水落下来风神就这样不停地吹 , 从此之后海水就不时涨落 , 由此形成潮汐 。那么 , 钱塘潮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会如此壮观而又如此准时呢?海洋潮汐既然是一种自然现象 , 就必有其规律性 , 正像大家所熟悉的钱塘观潮的最好时期是农历“八月十八日”一样 , 潮汐总是按时涨来 , 又守时地退去 。所以 , 古时有这样一首诗:“嫁得瞿塘贾 ,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 嫁与弄潮儿 。”这是唐朝诗人李益所写 , 诗写得好 , 主要是因为他运用了最守时的潮汐来说明“妻子对不守信、不按时归来的商人丈夫的不满” 。显然 , 潮汐守时规律在唐代已经被平常百姓们所熟知 。其实 , 钱塘江大潮的形成 , 主要在于钱塘江口独特的地理条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