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为中国是从零开始的 。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玩个网游,前期升级永远是最容易的,越到后面升级越发的困难 。前期遇到的队友大部分都是小白、菜鸟、水货,但到了后期,遇到的大神越来越多,即便不是大牛也是没日没夜不停练级的人 。
虽然中国当前的应试教育,被人诟病很多 。
虽然培养顶级精英不及英美日(目前这个状态也正在改变),但从整体提高大众知识素养,选拔大量优质人才的角度,却是全球最好的教育,甚至没有之一 。
关于人才培养,我们可以从自然指数 (科研论文指数)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
可以直观地发现,近五年时间,中国科研能力的迅速提升 。
2018年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的自然指数荣登榜首,领先美国哈佛大学 。
数量多,那质量如何呢?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总科研能力差美国很多,但中科院表现却很亮眼 。这是不平衡的,但同时也说明了国家的扶持力度 。当然也贯彻了国家一向的思路:先富(智)带后富(智) 。
【中国科技飞速发展,是什么让中国的科技水平提升得如此之快】中国科协:截止2016年底全国科技工作者或超1亿人
看到这里,是不是不用分析都有一种水漫金山的感觉?
但科技工作者并不都等于科研人员 。
看个历史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科研水平和科研人力资源的高增长,其实和中国的教育普及,经济飞速增长都是在差不多的时间段出现的 。只不过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延后性,在2012年以后形成了大爆发 。
我们可以看出,和中国的经济以及整体国力一样,科学研究也进行了大跨越 。可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是虚话 。
越是直观地了解了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可能对中国科研工作者“比较水”的情况,就更加的不理解了 。
但实际这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然的 。
首先,我们从发展的过程来看 。
教育产出至少都得十多年的时间,从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到经济大爆发,国家恰好经历了十多年的沉淀 。
但高考中断11年,教育疲废,无论整体的教育水平还有录取人才的学识能力,和现在都是完全不能比的 。再加上当初的中国高校教育水平,科技整体水平,都大大影响了那一批研究人员的能力 。而且那个时候的国家光脚板不怕穿鞋的,哪怕有一点科研能力的人就可以赶赴前线 。你不行也得行,你搞不出来的东西也得搞出来 。在学校学不到的实践去学习,实践学习不到的,哪怕买美国俄罗斯的报废产品,也要拆开了来学习 。
推荐阅读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臣有哪些
- 中国历史上的厨神或者说厨师祖师爷是谁对后世厨艺有什么贡献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解释
- 当代中国作家,谁的小说可以达到《老残游记》的高度
- 梁启超评价
- 梁启超的书籍
- 宽带猫显示光信号是什么意思,中国移动网络光信号是什么意思?
- 两国关系的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 文体教育是什么意思,科技文体活动是什么意思
- 中国三大宗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