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识前应该用什么形容词

理论知识前应该用什么形容词【理论知识前应该用什么形容词】

理论知识前应该用什么形容词


详实的理论知识、深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理论知识、深广的理论知识、强大的理论知识、肤浅的理论知识、渊博的理论知识、博大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理论知识、详细的理论知识等 。
民国前,我国用什么词汇来表达科学和哲学?“科学”这个词,我国很早就有 。宋代大诗人陈亮 在《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里就提到“科学”:“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 。”不过这个“科学”和今天的科学意思完全不同——他说的是有关科举的学问 。(陈亮的词我个人很喜欢,颇有辛弃疾的味道,《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念奴娇·登多景楼》:“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以及《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 。”《念奴娇·登多景楼》:“一水横陈,连罔三两,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充满爱国情怀,热血悲壮,慷慨激昂) 。
理论知识前应该用什么形容词



中国古代最接近“科学”这个词的是“学”、“道”和“术” 。其实,《大学》中对科学早有论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科学”一词最早就是译作“格物致知”,简称“格物” 。它与现代科学的根本区别是那时的“格物致知”有唯心论的成分在里面,而现代科学则是唯物论的 。“学”、“道”、“术”也一样,有大量的唯心主义充斥其中,但它的根本还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中国古代科学侧重于实践性,而理论和逻辑性则很薄弱 。
明朝末年,很多人都说科学源于中国,即所谓 “西学源出中国”,而在清代康熙末年得到了广泛传播 。其“证据”有《史记》“畴人(周朝历算家)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还有孔子说过“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等等 。这其实是鼓吹西学的人给自己找的保护伞,西方科学就可以借“格致之学”之名,名正言顺地传到中国来 。爱好西洋科学的康熙帝也说“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西洋算法原系中国算法”等等 。如今我们都知道,西方科学与中国古代科学完全是两码事,所谓“西学源出中国”说,根本不成立 。
理论知识前应该用什么形容词



现代科学的“科学”一词来源于日本 。“科学”就是英文“Science”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把“Science”译为“科学” 。康有为首先把日文汉字“科学”直接引入中文 。严复翻译《天演论》和《原富》两本书时,也把“Science”译为“科学”,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科学”一说 。科学,指的就是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 。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
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学、医学、地理学、化学等方面取得很多伟大的成就 。但是就现代科学的标准来看,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系统性、跨科寻常、流于表面文章、大量掺杂唯心论的东西,所以今天很多人理解不了,甚至包括一些专业人员、大学者 。他们竟然胡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是典型的妄自菲薄!他们在攻击古人的智慧的时候,自己却陷入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之中,这是历史的退步,是很无知很可笑的!很多无可辩驳的事实可以证明,古代中国人为人类社会的科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