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草堂的小故事】公元760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公元761年春,茅屋正式落成,称 “成都草堂” , 杜甫在此居住了4年,在此期间,杜甫共作诗240首 , 是其创作的高峰 。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即沧浪 。”《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草堂里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 。在草堂居住期间 , 杜甫过起了惬意的田园生活,也是其颠沛流离的一生当中少有的悠闲时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都是在草堂期间的创作,这些诗句不同于以往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显得清丽明快,可以见的杜甫当时的心情也是十分满足愉悦的 。但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 765年,他的好朋友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 , 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