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意思译文及注释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的赏析?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意思译文及注释


我来回答一下,《登颧雀楼》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也是千古不朽名篇,该怎么赏析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原诗及其大意《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大意是:夕阳慢慢地依偎着西山落下去了,黄河奔腾而来一直向东流去,汇入大海 。如果要看到千里以外远处的景物,恐怕还要爬上一层楼才行啊 。
二、王之涣其人及其文学成就王之涣(688年-742年)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字季凌,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豪放不羁,喜击剑悲歌 。早年时曾当过冀州衡水主簿这样的小官,因受人诬谤,遂辞官而去 。后又复出担任一县尉,在任职上去世,享年56岁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特别善于写文章和诗,而诗则独钟情于五言诗 。
他的许多诗被当时的乐工制曲歌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可谓是家喻户晓 。他与高适、王昌龄等交往甚密,常相互唱和 。他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热情洋溢,大气磅礴,意境开阔,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现流传下来的仅六首诗,其代表作有脍炙人口的《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三、写作背景王之涣年轻的时候做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没多久就遭人诬陷而罢官 。
那时候他还不到三十岁,从此就开始了一段访友漫游的生活 。在漫游途中他写了这首诗,当时他大约三十五岁左右 。鹳雀楼的旧址在山西永济县,只有三层,前面对着中条山,黄河从旁流过 。因为传说中常有鹳雀在此停留,因此得名 。四、具体赏析这首诗是千古名篇,句句都是经典,历来关于此诗的赏析有很多,我只简单地谈一谈我的一点粗浅看法 。
“白日依山尽”句 。夕阳依偎着西山慢慢地落下去了 。这句话虽然只有五个字,但是蕴含的意义却很多 。太阳快要落山了,热力值大为减弱,已经不是耀眼的金黄色了,变成了不太刺眼的白色;“依”字赋予白日以感情,好像恋恋不舍的样子,“尽”字写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慢慢落山,直到看不到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画面感 。“黄河入海流”句 。
收回目光,看那奔腾不息的黄河从远处而来,从楼旁经过,又咆啸着向东汹涌而去,最终汇入东海 。这句话描写的视野是从西边到近前再到东边,黄河流淌写的是实,入海流写的也是实,不过对于作者来说,这不是他所能看到的,是他想像的,所以在这儿应该为虚,一实一虚给人以无限的空间感。“欲穷千里目”句 。黄河落日,是这样的壮观美妙,让人心阔神怡,但是我还意犹未尽啊,是不是再攀登上一层楼,就可以看到千里以外的更加壮阔的美景呢 。
这句话是承前两句的兴致,而希望有更大的收获,登楼必有收获,收获了就要乘兴再登一层楼啊 。“更上一层楼”句 。再爬上一层楼吧,那么我的视野就更加开放了,就看得更远了,说不定千里以外的美景都可以看得到呢 。这句话既是对前句的一个照应,一个顺承,是非常自然的一个衔接;也是在说明一个哲理,登高望远啊 。人生也是如此啊,只有格调高了,生活的追求和品位自然就会与众不同的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意思译文及注释】这句和前面的一句,写得非常自然,既是对前面写景的深化,又说出了一人生哲理 。寓理于情,寓理于景,自然而不露痕迹 。此诗两联均对仗,语言直白,似不事雕饰而凝炼,句句皆为佳句,皆为名言,流传千古而不朽 。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欢迎交流讨论!如果喜欢就请点赞,请关注头条号;0红旗漫卷0,谢谢!图片来自于网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