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线技术,兰帕德进球被吹

足球到底应不应该引入录像回放技术?
【门线技术,兰帕德进球被吹】

门线技术,兰帕德进球被吹


目前,竞技体育很多项目都引入了录像回放技术,比如排球、网球等等,但是在足球,录像回放技术的推行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这也从侧面说明,这项技术恐怕真的不适合足球运动 。首先,在禁区内犯规的认定上,其实很多动作并不是裁判没有看到,而是对球员动作尺度的容忍和理解程度不同,回放技术的运用似乎并不能对裁判的判罚做出很大的帮助 。
其次,就是越位 。这也是回放技术无法得到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一名球员接到直塞后形成单刀,此时边裁举旗示意越位,主裁鸣哨,按照规则该球员应停止进攻 。如果球员停止进攻后,通过录像技术发现此名球员事实上没有越位,那么裁判该如何判罚?如果维持原判,那么录像技术在这里又有什么意义?如果改判,之前的进攻场景又不可能还原 。
对于越位来说,回放反而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去年的世俱杯,成了国际足联录像回放技术的试验田,鹿岛鹿角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支在正式比赛中因为录像回放技术受益的球队,他们获得了一粒点球 。从公平竞赛的角度看,录像回放技术的介入的确可以纠正很多错判和漏判,但对于足球比赛而言,也有很多犯规是它无法纠正的 。从事足球行业的人,大多也对回放技术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录像回放技术简直危机四伏,给比赛带来了N多种不可控的可能性,对于一场流畅的比赛起到的干扰作用非常之大 。
其实,录像回放技术也并非一无是处,就拿目前比较常用的门线技术来说吧,就已经逐渐融入到了足球比赛中 。门线技术仅仅在足球是否越过球门线这一点上进行判罚,经常出现在一次进攻终结的时候,对于比赛流畅度的影响微乎其微,也因为门线上的判罚太过关键和致命,球员们也比较愿意接受录像提示 。所以说,录像回放技术有利有弊,目前来看,只应用在门线上是最佳选择,除非日后找到更加成熟的办法,否则全场比赛都实施录像回放肯定是行不通的,对足球比赛本身也是一种伤害 。
中超为什么没有门线技术?而且连底线裁判都没有,本轮比赛大连那球进了没?
门线技术,兰帕德进球被吹


首先恭喜贝尼特斯成功帮大连一方提升了一个档次,就连陷入半赛季低迷的哈姆西克也打出了那不勒斯时期的水平,而本土球员郑龙也被激活了,一个头球几乎是把球送入了球网,只可惜建业后卫周定洋来了一记极限解围,成功把球救出,而最终主裁判也没有判罚进球有效,所以郑龙也只能无奈接受了 。从我们这个角度来看,郑龙的进球是疑似有效的,但是中超并没有所谓的”鹰眼“门线技术以及底线裁判,所以进球是否有效,只能依靠主裁判来判罚,而周定洋及时解围成功,作为主裁判没有选择回看VAR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毕竟这一球,他距离门线有一定的距离,无法看的很清楚 。
虽然这球没有成功算入大连的账面上,但对比赛来说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当时大连一方已经领先建业3球,优势非常大 。门线技术成本高,中超裁判数量有限FIFA一直以来都是反对引入门线技术的,但这是一大趋势,要想比赛变得公平公正公开,VAR、门线技术等等辅助设备都是必须拥有的,但引入门线技术需要很高的成本,目前最流行的门线技术是德国的相关企业机构,他们拥有设备的专利,如果足协想要引入这一项技术进来的话,则需要耗费很大的金额,其中就涉及硬件费用、技术培训以及设备的维护,算上16支俱乐部每个主场落地一套,加起来至少也要4000万人民币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