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凭什么卖那么贵,徕卡镜头为什么那么贵( 二 )


从1966年最早的50/1.2 , 到现在的50/0.95 , NOCTILUX 历经50年岁月变迁、三代更迭 , 已经成为了一段传奇 。人眼的 “最大光圈” 不过在 2-3 之间 , 光圈到 F1 已然超过人眼感知度的极限 , 这枚镜头大胆突破了 1:1 的光学极限 。(完成抛光后的镜片)● 制造成本 ●之前我们公众号(君峰影像)上也推送过一期视频 , 讲的就是徕卡的镜头是怎样生产的 , 你会看到它的打磨以及装配都是由经验丰富的技师手工完成 , 人工成本也是相当大的 。
别看是小小一片玻璃 , 其实光是玻璃镜片本身的原料就已经是难上加难的高科技工业 。以 Leica 镜头来说 , 里面使用的镜片光是玻璃配方就有超过百种(还有一些以前用过 , 现在已经停产的) , 在经过配方融解、混合、凝固之后 , 还必须经过非常长时间的「退火」 , 也就是让玻璃从融解高温降到能用手拿的程度 。由于玻璃退火速度越慢越能提高镜片的折射率 , 因此 Leica 的玻璃退火需要六周 , 差不多是每小时降温一度 。
这不仅意味着做一颗镜头要很久(约五十二周) , 再加上Leica坚持不用化学药剂帮助玻璃融解、精密控温等 , 直接造成 Leica 镜头成本与售价暴涨 。这也是为什么一枚夜神能卖到8万 , 正是成本过高所致 。玻璃品质要经过60项检查将镜片胶合 , 校正色散问题镜片完成之后还要再经过一次测试 , 除了仪器测试外 , 也要经过肉眼测试完成另外 , Leica镜头外壳都是金属制造+CNC刻印 , 这点是 Leica 与日系镜头最大的不同之处 。
很多人都会以为制造镜头只有镜片属于精密工业 , 但实际上镜筒制造的精密度要求并不亚于镜片!虽说现在我们谈起“毒德”基本都是调侃的意思 , 但不得不承认 , 毒物依然是毒物 , 徕卡的大光圈镜头成像着实让人惊艳 , 润泽的奶油焦外 , 轻薄空气感 , 圆润的光斑 , 仿佛油画一般 , 让很多人迷恋 。一枚好的镜头 , 是可以历经时间考验的 , 你看现在二手市场上还有许许多多徕卡“老头” , 成像素质依然可圈可点 , 也受到一些玩家的追捧 。
再加之光学技术的发展比起电子技术来说还是很缓慢的 , 所以一枚 “好头” , 用上个几十年不成问题 。Leica M9 50 / 1.0 , by MoaanLeica M7 50 / 1.0 , by Moaan大光圈镜头的通光量与景深也是一大优势 。除了上面提到的大光圈的焦外效果 , 它的通光量大才是吸引更多专业用户的绝招 。
进光更多 , 就可以保证快门速度 , 得到画质更佳的成像 。by Leica 50mm f0.95比如在弱光环境下 , 很多小光圈镜头可能就直接拍不了 , 而大光圈镜头却可以 。还记得Leica 50mm f/0.95 的广告语吗:“在微弱烛光下 , 依然可以手持拍摄” , 所以比起 “味道”、“刀锐奶化” 这种心里的暗爽 , 大光圈镜头可以拍到更多场景 , 这是实实在在的优势 。
Leica M-P 240 50 / 0.95 , by EHA73这支被封神的镜头 , 我想已经不必多言 , 它继承了1975年的Noctilux-50 1.0在光学领域无可匹敌的地位 , 几乎是徕卡倾尽光学研究结晶的极致之作 , 八片双高斯结构 , 其中两片非球面镜 , 三枚高折射率镜片 , 一片浮动镜片 , 全在总部工厂进行复杂的研磨和抛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