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小冰河时期,小冰河时期是什么样

历史上有哪些小冰河时期?

明朝的小冰河时期,小冰河时期是什么样


这是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小冰期的出现带来了气温的下降,但与此同时还会影响农业等其他方面 。而在我国古代,属于农耕文化,对农业的依赖性则更强了 。因此每次小冰期的出现都会造成社会的混乱,乃至王朝的更替 。周朝小冰期历史上有记载的小冰期,第一次是在我国周朝时期,那时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气温极度下降,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致使当地的粮食作物及植物无法正常的生长,而当时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是戎狄,他们是游牧民族,需要草来喂马,但气温的下降使草也无法继续生长甚至存活,他们的地区成了荒野,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向南面挺进,迁徙到气温稍高的地区,也就是周朝的领土内 。
戎狄的不断占据土地,推动了东周的分裂局面 。东汉末年魏晋初期小冰期第二次是在东汉时期及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我们熟悉的三国时期 。这一段时间,在社会上造成的结果就是百姓无粮,因为其后,庄稼无法种植或收获,让他们没有东西吃,也就让全国的粮食价格迅速上涨,一些贫困的饥荒地区,出现了卖子女换取粮食的,甚至是人吃人的恐怖事件 。
更是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五胡乱华”,让社会更加动荡 。五代十国小冰期唐朝末年,及以后的五代,直接到了宋朝开始一段时间才结束 。这一段时期,粮食作物产量急剧下降,从国家的人口数就会看出一些倪端,我国唐朝末年时还是六千万,但到了宋朝初期,仅仅剩下二千万人 。明末小冰期明朝末年以后、清代康熙年间以前,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 。
明朝的小冰期到底是怎么回事?
明朝的小冰河时期,小冰河时期是什么样


明朝末期,我国曾经历了一段气温极度寒冷的时期,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有几十年 。每当到了冬天的时候,平均气温就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低,寒冷的程度已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后人管这段时期称为是小冰河时期 。明末清初的《阅世编》、《明史·五行志》和《清史稿·灾异志》等很多文献都对小冰河时期有过详细的记载 。在那几十年里,夏天动辄就是大旱大涝,而冬天的气温更是寒冷到让人怀疑人生 。
要说那段时期天气冷到什么程度呢?就连广东、福建这些位于我国最南部的地区,也都下起了暴雪 。气温奇寒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受到小冰河时期到来的影响,当时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农作物都不再生长,无休无止的旱灾、水涝、低温天气,不仅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减产,而且鼠疫也开始肆虐蔓延 。尤其是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极端的寒冷气候造成草场大面积退化,无法生存的游牧民族便开始大规模频繁南下,战乱和饥荒,也是造成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朝末年小冰时期的出现呢?比较著名的解释主要有两个:第一个解释与印第安人有关,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印第安人在美洲经常烧荒,从事烧垦农业,大面积森林被燃烧之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空气中,增加了温室效应 。公元1500年之后,欧洲人开始来到美洲大陆殖民,并把天花、麻疹等病毒带到了美洲 。
在公元1500年至1800年之间,有大量的印第安人遭到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同时,也有大量的印第安人感染天花、麻疹等病毒而死亡,美洲土著居民大规模死亡后 。整个美洲大陆烧垦农业的规模得到了极大的缩减 。大量的耕地重新被森林覆盖,森林吸走了二氧化碳,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由此原来由烧垦农业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得到了有效得改善,最终不复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