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雄师卫青穿什么套,生平与卫青相似的汉朝将军

这是卫青首战 。这就成就了从上谷杀出的卫青,一路没有没遇见什么人,直捣龙庭,杀700 。在这里得要说一下平阳公主,也就是在卫青被封为“长平侯”的那一年死了老公曹寿的平阳公主考虑再嫁,当时就有很多人劝平阳公主嫁给卫青,而平阳公主考虑到卫青一家曾是其家奴仆,要是嫁给卫青的话,有辱其高贵公主的身份,而来人又说.卫青现在以是地位高贵之人了,目前再也没有比卫青更合适的人选了,平阳公主思前想后考虑再三,也觉得卫青合适 。
卫青身为一代名将为何总糟后世文人耻笑?
贱人就是矫情,文人就是尖酸!明理 。这还得从司马迁《史记》说起 。司马迁在史学界,极被推崇的就是正直书史,所以《史记》的可信度一直被后世肯定 。司马迁给卫青列传,留名后世,但是就有这么些不懂军事,借别人发牢骚的文人,对卫青的出生和崛起有些猥琐的看法。王维对卫青的讽刺在其诗《老将行》里有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
他认为卫青战无不败纯属老天爷帮忙(有人将“天幸”解为皇帝的宠信) 。要搞清楚这两句,就得先知道王维当时是在什么环境下写的《老将行》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被派往塞外,在凉州河西节度使副使崔希逸幕下做了个小小的节度判官,并在这里痛苦地熬了一年 。这对于一个自以为还有两把刷子的文人来说,真是“怀才不遇”(一般愤青诗人都这样) 。
所以便写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不满,当然,作为一个书生,他没有胆子直接说,“就是爷,怎么着吧!”这就有了他拿卫青和李广做文章的诗 。他把卫青的发迹归结于“天幸”,而把李广终身未得封侯归结于命运不济 。说白了,他就是在骂李姓王朝任人唯亲,没有让自己这么一个有才的人发挥作用 。这就是一部分文人的通病,不加考据地拿着别人做挡箭牌,还不要脸地叫做“借古讽今”!而王维自己呢,安禄山叛乱,他还做了个伪职,然后说是被迫的 。
要是被逼无奈,你大可以殉节啊!如文天祥,得个后世美名!再说说苏轼,这个人也是典型的有“怀才不遇”综合征的文人,进士及第,做官不高,但两度被贬 。为了抒发憋了一肚子的怨愤,他四处开炮,几乎把汉武帝王朝骂了个遍 。苏轼在《东坡志林》卷三是这样评价汉武帝的朝廷和他的臣子的:西汉风俗谄媚,不为流俗所移,惟汲长孺耳 。
司马迁至伉简 。然作《卫青传》,不名青,但谓之大将军;贾谊何等人也,而云爱幸于河南太守吴公 。此等语甚可鄙,而迁不知,习俗使然也 。本朝太宗时,士大夫亦有此风,至今未衰 。吾尝发策学士院,问两汉所以亡者,难易相反,意在此也 。而答者不能尽,吾亦尝于上前论之 。太长,这里就不一一翻译了(读不懂的关注真史圈,然后私信给你) 。
在这段里苏轼其实就是将这种不良的风气归结于汉武帝的治理,进而说给他自己的主子听的 。捎带着骂了司马迁和贾谊 。但是我们从他对司马迁“作《卫青传》,不名青,但谓之大将军”的批评中看到,他对卫青好像并非像其他人那样讨厌(《卫青传》,司马迁《史记》为《卫将军骠骑列传》,后面再说) 。后人认为苏轼瞧不起卫青,主要依据另一段“武帝踞厕见卫青”话: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长孺,为可佳耳 。
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 。这段话说,汉武帝没什么德行,就不用多说了 。但有一件事做得不错,得说道说道,就是如厕的时候召见了卫青,而见汲长孺的时候衣服必然穿得整整齐齐的 。像卫青这样的奴才,适合舐痔,蹲厕所的时候见他最合适不过了 。看了后面的这一段话,我们就能理解前面“作《卫青传》,不名青,但谓之大将军”说的什么意思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