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的美食日记,apod( 二 )


众多彗星中,为什么哈雷彗星这么有名?
本文为知乎用户one two的回答,经作者授权,《太空联盟》代为发布 。上一次哈雷彗星回归远在1986年,彼时作者的父母互相还不认识......好吧这并不是重点 。当年哈雷彗星的最大亮度并不高(仅有2.1等),而且在北半球的观测条件也不怎样,对比此后出现的几颗真·大彗星(百武彗星@1996,海尔波普彗星@1997,麦克诺特彗星@2007,爱喜彗星@2011),哈雷彗星简直就是被吊打的节奏 。
百武彗星(作者:Doug Zubenel 出处:APOD: 2009 December 16)海尔-波普彗星(作者:Jerry Lodriguss 出处:APOD: 2013 October 13)麦克诺特彗星(作者:Robert H. McNaught 出处:APOD: 2013 November 17)爱喜彗星 (作者:Left - Carlos Caccia / Right - Dan Burbank 出处:APOD: 2011 December 31)1986年的哈雷彗星可是人家依然很著名,而且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个,这说明不是简单的亮度或者是观赏性问题了 。
哈雷彗星和以上提到的大彗星对比,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她属于短周期彗星(回归周期约76儒略年),而其余四颗据测算皆为长周期彗星(回归周期200 儒略年) 。回归周期短有个好处,就是能和人类混个脸熟嘛!《春秋》: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Blah blah blah......《史记·始皇本纪》: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Blah blah blah......据中国天文学家朱文鑫考证,公元前240年至1910年间在中国共有29次哈雷彗星的记录 。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愚蠢的人类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啊啊啊啊!!!既然暂时认不了彗星,咱们说点别的 。17世纪初开普勒根据详尽的火星观测记录总结出了描述天体运动的「开普勒三大定律」,被后世尊为「天空立法者」 。但定律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开普勒之后的数十年间没有人能够解答 。直到牛逼顿和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登上历史舞台 。
说起这个,不得不提到另一位英国科学家——埃德蒙·哈雷 。没错,就是哈雷彗星那个哈雷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哈雷就天体运动的一些谜团前往剑桥求助牛顿牛顿说艾玛这玩意儿我五年前就弄懂了哈雷:「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牛顿:吼啊!......咦明明就在这里......没事我再算一遍然后寄给你呗~这之后究竟是牛顿自己停不下来还是因为哈雷的怂恿与鼓励我暂时不作考证,反正不会影响结果——牛顿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原理》的编写,最后在哈雷的帮助下成功出版 。
至此科学家们手里有了新的武器——牛顿力学,可以向历史上的彗星记录发起挑战了 。哈雷立马使用牛顿的方法分析了1337年至1698年间出现过的彗星,并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的彗星有非常相似的轨道要素 。哈雷猜想这三次记录很可能是指向同一颗彗星,如果猜想成立,便意味着彗星会在将来某个时间再度回归 。
在考虑行星摄动的情况下,哈雷估算这颗彗星将会在1758年年末或者次年年初回归 。这大概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预言(之一),普通公众可能只是惊讶于能够预测数十年后的天象,而科学家们非常明白,这是对新武器最直接的检验 。最终,随着彗星的如期回顾,牛顿力学经受住了一次重大考验,名声大噪,彗星也顺理成章被冠以「哈雷」之名,编号1P/Halley 。
所以说哈雷彗星的背后承载着太多历史,这或许是她如此著名的原因之一 。然而公众很可能并不知道我上面说的种种 。历史上哈雷彗星也曾是末日死神般的存在: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彗尾扫过地球,当时的光谱分析显示彗尾中含有氰,使得有天文学家担心彗尾的气体会因此渗入地球,导致全球生物灭绝 。尽管其他天文学家很快便出来辟谣(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但依旧引发了公众的恐慌,防毒面具大卖......这或许是哈雷彗星著名的另一个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