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包装集团,中国BPO知名企业( 三 )


除了资本上的限制,迫切的还有时间 。
曾有国内排名前三的民营火箭创业者告诉寻找中国创客,对于他们来讲,技术和资本都不构成太大问题,“我们要解决的是和时间赛跑” 。
正如天仪研究院 CEO 杨峰此前曾公开表达的那样:火箭是一个赤裸裸的竞争市场 。客户并不在乎你是大火箭还是小火箭、大厂商还是小厂商、固体还是液体、国内还是国外、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等等一系列问题,只在乎时间、成本和可靠性 。
这时候,谁更安全可靠,谁就能先在民营火箭赛道跑出来 。任用体制内研发人员,无疑会为这些公司大大节省先期基础研发所耗费的时间 。
人才流动不畅:两大集团不是中国的NASA
而人才从体制内院所流向民营企业,面临着中国式困境 。
去年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败后,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梁小虹曾做过一次演讲 。其中在提到中美民营航天的差距时,梁小虹说:“中国航天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政策 。”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体制内高层的态度和中国的现实情况 。
有从航天科工集团出走的高级别技术人员曾对采访人员坦陈:“我们从体制里出来做这个事情(民营航天),站在国家的角度,肯定是支持和鼓励的;但是站在以前单位的角度,或多或少还是不是太高兴吧 。”
这就涉及到中美本身的商业航天基础和环境 。
就像Space X可以使用NASA的技术和人才,但却不能使用波音和洛马的技术和人才一样,中国的民营航天公司也不可以使用航天科工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的技术及人才 。两大集团不是中国的 NASA,更适合对标波音和洛马 。
因为1998年前后,中国航天科研体系改组为企业体制,中国航天的主要科研力量——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已经成为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 。
据NASA中文官网介绍,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行政性科研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太空计划,并开展航空科学暨太空科学的研究 。而与NASA对标的中国国家航天局,其职责是执行中国的国家航天政策,履行政府相应的管理职责 。
“这次事件绝对会影响人才外流 。”零壹空间对寻找中国创客表达了对张小平事件后续影响的担忧 。
实际上,在近两年越来越多科研院所技术人员选择加入创业公司后,相关单位已经加强了对人员流动的管控 。
张小平此前上级主管单位一处级领导表示,事情之所以发展到发公文的地步,实际正是因为该所近两年离职人员较多,对科研影响较大 。
也有航天领域创业者向采访人员透露:体制内研发人员离职难度正在增加 。“比如拖慢办理离职手续的速度,辞呈交上去之后,半年不回复 。”
另一创业者证实了这一说法:“普通密级人员,走离职手续流程的时间也在半年到两年之间 。”基于这一情况,不少人选择在原单位离职手续未结束前(不是指脱密期未结束),提前进入新公司 。
体制内院所的无奈:待遇和晋升局限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所言:“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的答复可知,这是单位在提起法律仲裁时,故意夸大其作用和贡献,试图留人 。换句话说,夸大他的作用,并非爱才,而是为‘卡人’ 。以‘惜才’之名阻止人才的自由流动,与人们真正所期望的尊重人才,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
寻找中国创客在与多位原航天院所出走人员交流后得知,促使他们离开原单位的现实原因主要有二:待遇和晋升空间 。
航空航天待遇低、影响科研热情此前也引发众多讨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