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水浒怎么有两个武松,历史上可能同时有两个武松( 二 )


杭州知府高权看中了颇有狭义风范的武松,便把他招进州府,做了一名都头,后来,又提拔为提辖 。因为高权得罪了权贵,遭到陷害而被罢官,蔡京的儿子蔡鋆继任高权做了杭州知府 。武松也因此被赶出了州府衙门,继续做他的艺人 。然而,蔡鋆在杭州知府任上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得了“蔡虎”这样一个绰号 。为报答高权的知遇之恩,为当地百姓除害,武松乘蔡鋆出巡之际,手持利刃刺杀了蔡鋆 。
这个武松没有像《水浒传》武松那样逃了出来,而是被抓进了大牢,不久,就死在了牢房之中 。杭州武松是能够查到依据的,据说,《浙江通志》、《临安县志》都有他的事迹,杭州也有武松墓作证 。同时,有观点认为,《水浒传》的作者就是杭州人(钱塘) 。所以,《水浒传》中的武松原型就出自杭州武松,武松打虎就是杀“蔡虎” 。对于这个说法,绿野老道持谨慎的怀疑态度 。
为何?北宋时期是没有提辖这个官名和官职的,“提辖”是因为北宋实行军政合一体制,路、地方长官军政统管,有“提辖兵甲盗贼公事”的职责,并不是单独设立的武官官职 。《宋史·职官志七》说:" 崇宁中,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 。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 。"提辖作为官职,是在南宋绍兴六年之后,宋江签订《绍兴协议》划定边境,开设边境榷场,在榷场中置提辖一名 。
《文献通考·职官十四》就说:" 绍兴六年诏,杂买务杂卖场置提辖官一员 。"后来,“提辖”这个职责被引入官府,称之为“内提辖” 。地方志中的武松,有很清楚的生卒年:1055-1126年,基本上生活在宋徽宗时期 。此时,北宋根本就没有“提辖”这个官职 。《水浒传》中,只有两个真正的提辖,曾头市的曾弄是最货真价实的,然后是鲁达,此人是内提辖 。
即便如此,也是施耐庵借助了南宋的官名,北宋时期没有 。《水浒传》可以做艺术处理,搞这样的穿越 。但是,史志这样搞,就欠缺严谨了 。即便是杭州真的有这样一个武松,也应当认真的考证一番,留下这样一个硬伤,实不足取 。而且,据说,杭州武松墓是空的 。既然如此,这个武松当然也就没有后代了 。这个“武松”有后代武松的另一个原型,据说是施耐庵的表弟卞元亨 。
此人是元末以军首领张士诚的部将,据说,张士诚十八条扁担起事反元时,卞元亨就是其中之一 。假如说这个说法成立,那么,十八条扁担的故事是否就是梁山三十六天罡的灵感来源呢?施耐庵以此为线索,恰好又有宋江三十六人梁山聚义,便以此写了《水浒传》故事?据说,卞元亨做了张士诚手下战将后,便力邀施耐庵入伙 。因为,传说还讲到,施耐庵是刘伯温的好友,甚至是同榜进士,一定也是足智多谋的 。
这个传说似乎也能从《水浒传》中得到印证,书中的吴用确实是智谋很广的谋士,施耐庵若不是智谋之士,恐怕也很难写出这样一个梁山军师 。既然是表兄弟关系,施耐庵当然就非常了解卞元亨了 。这个卞元亨是一个很有名的壮士,据说,也有嫂子不贤,怒而杀之的经历 。更巧合的是,卞元亨曾经踢杀过一只猛虎 。虽然不是打虎,但踢虎用脚,大概又启发了施耐庵写武松武功的灵感,“玉环步”、“鸳鸯脚”或许与此有关 。
总而言之,武松的原型大概又来自于元末明初、与施耐庵又亲戚关系的卞元亨 。如果卞元亨就是“武松”,那么,这个武松就有后代了 。卞元亨(公元1328~1419),盐城县东溟(今江苏盐城市便仓镇)人 。此人膂力过人,能举千斤,与武松举石墩很有一拼 。张士诚失败自杀后,卞元亨屡次拒绝了朱元璋的征召 。后来,因为诗句“恐使田横客笑人”表达了自己学壮士田横不投降的志向,从而得罪了朱元璋,被发配到辽东充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