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扬我国古代诗词,中国古代诗词歌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古诗词是如何流传至今的?
【如何发扬我国古代诗词,中国古代诗词歌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如何发扬我国古代诗词,中国古代诗词歌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中国古代诗词是怎样流传下来的,这得要先说它是通过什么渠道发表和流传的,如果没有发表就根本谈不上流传和传承 。其实,中国古代诗词的发表和流传主要的经过是这样的:其一,呈示和寄赠 。这是古代诗人普遍采用的方式 。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 。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 。有时诗人还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 。
其二是投谒名流 。古代许多举子文士为了获得声誉,顺利及第,就把自己得意之作献给当时名流,以便广为流传,这便是所谓“行卷”的方式 。如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诗就是献给当时闻名诗人张籍的 。其三就是即席赋咏 。如大历年间卢纶、韩翃、李端等所谓“十才子”,常奔走于王公贵戚的宴席上赋咏酬答 。李商隐《七月二十九崇让宅宴作》也是即席赋咏之作 。
其四,墙壁题诗 。驿馆、驿亭、寺观等公共场所的墙、柱、名胜古迹、渡口、酒店、名山大川都是古代诗人题诗的好地方 。如晚唐诗人张祜曾在全国各地几十座著名寺观里题过诗 。其五,“诗板”题诗 。设立“诗板”的多是当地县令、寺观主人等,他们请路过的著名诗人留下诗篇,然后挂起来并大加宣扬,其目的是为本地、本寺观增光添彩 。
新时代如何创新传统格律诗词?
如何发扬我国古代诗词,中国古代诗词歌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先继承和发扬,创新需综合实力传统格律诗词是中国古代文人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是把中国文字、音乐和美学运用到极致的产物 。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接近或达到古人的水平才能创新 。创新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推崇营造,需要全方位的综合水平 。新时代确实有新的时代特征,传统格律诗词有必要进行革新 。现保存下来的古代诗词的格律规则无需创新写诗填词并不难,若以字数来论,五绝不就区区二十个字,七律也就五十六个字 。
一千六百多个词牌,短词十六字令,普遍不超过百字,最长的词牌《莺啼序》,又名丰乐楼,也不过二百四十字 。对各位才子佳人来说,写首长诗长词,洋洋洒洒,也不在话下 。可怎么才能分出好丑,比出高下来呢?古代的中国文学造诣已经登峰造极,古代才人已经玩得如有神助,出神入化 。归结起来,那就是惜墨如金、一字千金 。并且还必需如美妙的曲子,一首动听的歌,那才能给予人极致享受 。
诚然也讲究佳句不必在乎格律规则,大家不要因为这句话就认为可以随意创新,佳句是指那些足以让人忘记和完全压过美妙韵律的句子 。新时代诗词应该做一些改革前面提到新时代文学当然有新时代的特征和需求,文学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当然要有时代的特征,合乎时代的需求 。首要是为诗词谱曲 。古代文学伟人大多诗词歌赋、书画琴棋,博学多才,样样精通 。
所以流传下来的经典,虽然曲谱已经失传,但仍然让读者内心感触到那强烈的跳动的音符 。为了让诗词更加广为传播,更好地让人民学习和接受,谱上一首美妙动听的曲子,确实能为诗词领域做出很大的贡献 。诗词需要音乐,音乐也需要诗词,二者可以协同发展 。许多人都在这方面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由梁志宏作曲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
其次是需重视推广使用新韵 。平水韵、词林正韵等是诗词的精华,这是不容置疑 。但是今天的语言环境已经大不相同,国家从1955年开始推广使用普通话,至今已经有六十五年 。生活环境、交流氛围、文字使用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旧韵只存在于旧书中,或者有识之士将其编为电子文档、电子软件,用旧韵写诗词无可厚非,当然很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