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 怎么用,《谕鬼》石尚书以文退鬼

需要说满语的时候就用满语,面对不会满语的大臣就用汉语 。清代前中期大多用满文发布诏、诰等公文 。不“御门听政”,怎么处理政务呢?雍正、乾隆朝之后,皇帝和皇太后会每天单独召见军机大臣、部院堂官轮班值日奏事,档案中也称之为“叫起” 。回归正题,清朝上朝的时候用汉语交流吗?在清朝早期基本上全是满语,慢慢的清廷开始重用汉族官员,也开始使用汉语了 。
清朝上朝的时候用汉语交流吗?

谕 怎么用,《谕鬼》石尚书以文退鬼


我们先来说下清朝“上朝”是怎么回事 。清朝的“上朝”,有三种“大朝、常朝和御门听政” 。大朝是礼节性的,只在“三节两寿”和特殊喜庆时才举行大朝,此时皇帝亲临太和殿,接受官员上表庆贺的朝会 。常朝是每月逢五举行,(十天一次),也是很有礼仪性的 。这两种朝会不处理政务,也不用官员奏事 。真正处理政务的事“(乾清门)御门听政”,这就是清代的早朝 。
顺治时,每五天举行一次“御门听政” 。康熙继位以后,改为每天都举行 。这个“御门听政”,就是所谓的“早朝” 。在电视剧中,将早朝给戏剧化了 。在电视剧中,文武百官站在一起向皇上奏报事务,请皇上决断 。而皇帝在事先什么都不知道情况下,临时接受臣工们突然袭击式的奏事 。皇帝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临场发挥,或者求助在场百官帮忙解决 。
这完全电视剧是虚构的!真实的早朝,官员要按照部门职责分别轮流觐见,等前面的官员汇报完走了以后,后面的官员才能上前奏事 。这也是为了保密,不可能对所有官员“公开国家秘密” 。而且,皇帝也不需要所有事都当场决断,可以交内阁票拟,然后由皇帝批准就行了 。而且,等到康熙以后,真正的军国大事是在内阁和军机处处理的 。各地官员有要事也不会在早朝上用题本汇报,而是写成折子,交给内阁或军机处 。
雍正以后,奏折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早朝也就渐渐的被忽视了,成了礼节性的朝会,不再每日举行 。到了咸丰皇帝时,在位11年间,只举行听政48次,平均每年不到4次 。“太后垂帘听政”以后,御门听政基本上没有再举行 。不“御门听政”,怎么处理政务呢?雍正、乾隆朝之后,皇帝和皇太后会每天单独召见军机大臣、部院堂官轮班值日奏事,档案中也称之为“叫起” 。
这种会议,都是核心官员参加的,人数也不多 。晚清时,多在养心殿召见大臣 。回归正题,清朝上朝的时候用汉语交流吗?在清朝早期基本上全是满语,慢慢的清廷开始重用汉族官员,也开始使用汉语了 。但是,也规定以满语为准 。也是因此,早起投靠满清的汉族官员,都要勤练满语 。例如,雍正时期的汉族大臣年羹尧,满语也是非常不错的 。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也是精通满语的 。清代前中期大多用满文发布诏、诰等公文 。到康乾时期,开始满汉文字合璧的方式发布公文 。所以,汉族官员不懂满语,真不好升官 。而皇帝说什么话,也是对人 。需要说满语的时候就用满语,面对不会满语的大臣就用汉语 。对于清朝皇帝来说,因为汉藏蒙是满清统治的重要根基,所以,他们必须会汉藏蒙三种语言 。
例如康熙皇帝,不仅会说汉语,还懂藏语和蒙语 。不过,在清朝早期,皇帝当众百官宣布决策的时候,肯定是说满语的 。而汉族大臣如果不会满语,可以讲汉语,反正皇帝听得懂 。但是,如果是新进官员不懂满语,可能会被淘汰掉 。不过,随着满清的汉化,渐渐地汉语(北京话)成了官员交流的主要语言 。但是,满清皇室贵族依然坚持学满语,写满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