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山镇还有什么建设,汝州市煤山街道

这个思路没有什么毛病 。至于其余地方的,什么时间实行是未知的 。对于崇祯遗书,有其他版本,不过意思差不多,大致都是百官误朕,朕没脸见祖宗之类 。实现实行的地方,比如居住环境不好的,比如支持国家基础建设的,这些才有可能要提早实行 。李自成入北京后:安民,但初期尚可,很快就军纪混乱;招抚地方官,试图“传檄而定”,但又因虐待在京官员而失效果;招抚吴三桂,原本已成功,但却偏偏要抄人家的家!可以说,李自成在北京期间,大部分政策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做起来,却几乎每一件大事都出了问题!相比之下:当年,武王伐纣后,纣王自杀 。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为何最后还能葬于明十三陵?

煤山镇还有什么建设,汝州市煤山街道


这要归功于闯王李自成,也取决于崇祯自己的部分个人魅力崇祯能葬于明十三陵,是名正言顺,毋庸置疑的 。而李自成也想要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宽宏大量”争取更多的政治支持,只是太过于鼠目寸光,导致此事非但没能给他脸上增光,反而成为他的污点虽说是明十三陵,但是除了崇祯所在的思陵以外,其他的陵墓都气势恢宏,唯有思陵不仅规格最小,随葬最差,甚至说连这个陵都不是为崇祯准备的而原因也让人唏嘘,古代帝王都习惯于即位后开始陵寝修建,动辄十几二十年的修,自然是气势恢宏,而崇祯皇帝由于国家当时比较困难,一直没有对自己的后事提上日程,以至于最后无奈下葬于此可能正是这种为国家殚精竭虑,抛弃个人享受的精神,打动了李自成,并决定将其葬入十三陵只是李自成也不是什么大方的人——费用是安排别人出的,他只是做了这决定而已攻入京城的李自成,竟然有点感动和心软城门被攻破,远在紫禁城中的崇祯皇帝,还试图鸣钟号召大臣议事,但面对空旷的大殿,他终于绝望了景山之上,尽去朝服、以发覆面的崇祯上吊而亡,并在蓝色朝服上留下血书,王承恩随之殉主 。
找到二人尸首的李自成见到了血书,无限感慨 。这个曾今的大明天子,没跑也没求饶,还颇有天子气度的留下“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言,是个爷们啊!崇祯和其皇后的尸体被停在东华门所设的灵棚,赶上李自成下令收容降臣,恰好办事处路过此处 。这些明朝降臣迫不及待的赶往报名,真正来哭祭的也不过三十人而已,也是让李自成感慨不止随后,李自成决定将崇祯下葬至十三陵,奈何崇祯并未给自己准备寿宫,只好选择将其葬入为其妃子准备的陵寝中一手包办此事的李自成,却十分小气的表示要地方官员来负责费用 。
或许就是这一点,让满清后来入关有了理由——为崇祯报仇如若李自成下令厚葬崇祯并出钱出力,或许民心就不会失的那么快二百两有余的葬仪,对于崇祯来说已是奢求下令安葬崇祯的李自成,并没有出钱也没出力,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而大顺的重臣大将还是明朝的降官们也是一样——忙着分钱分土地,没人搭理崇祯昌平州吏目——相当于县政府秘书长赵一桂,成为此次崇祯下葬的总负责人 。
由于战乱关系加上多年前财政就已经枯竭,他只能通过募集的方式为皇帝准备下葬的钱233两银子是最终的数字,而这笔钱的来源,是部分商人自愿的捐款 。在赵一桂的精打细算下,崇祯得以稍微“风光”的入殓这笔钱,每一笔的用处都被详细记载,无论是请工人、还是工作餐、甚至说礼部官员招待费用都一清二楚,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要知道国难之时以家穷为由拒绝捐款一毛不拔的陈寅大学士,见了刘宗敏分分钟就从家里掏出来四万两现银!崇祯皇帝,终于下葬了,到场之人眼见皇帝之陵寝如此寒酸凄惨,又现场募捐了五两银子,给皇帝陵寝包了一圈转头这就是思陵的全部开销,可以这么说,思陵之中毫无任何值钱高档的陪葬品,因为费用问题根本无法实现,甚至说连一般富商墓中所点长明灯,在思陵中都是被迫偷工减料的——只有薄薄的一层,下面是水,因为实在是费用紧张鼠目寸光的李自成,终究只能是巨寇而非帝王讲完了思陵的修建过程,我们只能对李自成的所作所为打个30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