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为什么,为什么明朝时太监权势滔天

为什么只有明朝的宦官才这么突出?说明朝是宦官帝国,宦官干预政务在封建王朝屡见不鲜,这是故意中伤 。明朝的宦官和唐朝的宦官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可以说,明朝宦官的教育水平不比文官差,拥有最高权威的宦官——司礼监宦官手印,有处理政务的能力 。明朝的宦官只能以皇帝的名义掌权,皇帝过于信任宦官,这就给了宦官欺上瞒下,作恶多端的机会 。
明朝皇帝为什么重用太监?

明朝太监为什么,为什么明朝时太监权势滔天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恶人,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是好人,只有明白这一点,才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问题 。皇帝代表皇权,皇权至高无上,但皇帝执掌国家需要别人帮助,像文官 。但明朝特殊,老朱史无前例的废了丞相,而老朱又敬业,所以呢,就累死累活的批奏章 。后来,为了减轻皇帝的压力,就派一些大学士来帮助皇帝,慢慢的,后来就专门设立了内阁这个机构 。
内阁协助皇帝办事,权力很大,拥有票拟权,就是写意见给皇帝批阅 。一些小事可以自己作主 。但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老朱这么敬业的,后来的皇帝有的比较懒惰,有的还很年幼,政事也就顾不上了 。内阁首辅权力也就变大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皇权 。所以又设立了司礼监,拥有批红权,也就是代帝审批 。明朝文人势力很强大,皇帝在与文人的对抗中几次都败下阵来,最终不得不妥协 。
所以重用太监就是为了压制文官,太监的权力是皇权的外化,所以太监再怎么猖狂,都是皇帝默许的 。皇帝更加信任太监 。在宫廷政治中,没有好恶之分,只有权力的不断更迭,最终为了维护皇权 。一个朝代但凡外戚或文官势力强大,皇帝必定重用太监,用宦官集团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明朝只不过因为没有丞相,有点特殊,但实质都是一样的 。
为什么明朝时太监权势滔天?
明朝太监为什么,为什么明朝时太监权势滔天


朱元璋有鉴于历史上宦官干政的教训,曾在宫门上悬挂了一块铁牌,明确写着严谨宦官参与政治 。但是到成祖朱棣夺取建文帝的政权时,因为得到了宦官不少帮助,或许是出于回报,或许是出于自信,他把铁牌拿了下来 。不仅如此,他还成立了东厂,由宦官主持,掌握大量秘密信息的同时也自然掌握了特殊的权力 。可以说,朱元璋改变了明朝,朱棣又改了回来 。
【明朝太监为什么,为什么明朝时太监权势滔天】其实宦官历来都很容易成为皇帝的得力助手,因为皇权和相权始终相互制衡,为了对付那些不听话的阁臣,皇帝要么依靠身边的太监,要么依靠老婆娘家,也就是外戚 。明朝的天子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总是娶低出身的女子 。所以也就只能依靠宦官了 。朱棣时期还好,毕竟自身勤政,但到了后期,明朝皇帝一个赛一个的奇葩和懒惰,交到宦官手上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大 。
比如英宗即位时,只有9岁,无法亲政,在这样的条件下出了大太监王振 。正德帝不理朝政,出了大太监刘瑾 。天启皇帝爱好做木工,出了大太监魏忠贤 。朱棣时期,宦官见到大臣,必须离开一丈作揖 。遇到公侯驸马,必须下马站立一旁,毕恭毕敬 。但到后期,一个颠倒,公侯驸马见到大太监,匆忙回避,并且称宦官为翁父 。大臣则更凄惨,见到了都是直接磕头跪拜 。
为什么明朝太监权力那么大?
在封建时代,对皇权的威胁除底层民众事实上中国的底层民众的承受能力历来都是超强的,除非被逼到一无所有,走投无路,否则都不会选择起来造反以外,主要来自五个方面皇亲,外戚,文臣,武将,宦官内臣 。历朝历代,朝堂内外的权力斗争无外乎来自这几个方面,而高明的统治者正善于掌控和权衡这几个方面的关系,边利用边防范,避免任何一方坐大或几方联合以威胁到皇权,这就是所谓帝王心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