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Core Ultra 200V新品上市前:究竟有啥卖点?最适合什么用户?

写在Core Ultra 200V新品上市前:究竟有啥卖点?最适合什么用户?

文章图片

写在Core Ultra 200V新品上市前:究竟有啥卖点?最适合什么用户?

文章图片

写在Core Ultra 200V新品上市前:究竟有啥卖点?最适合什么用户?

文章图片

写在Core Ultra 200V新品上市前:究竟有啥卖点?最适合什么用户?

文章图片


在9月初的Lunar Lake新处理器平台介绍文章刊登后 , 我们陆续收到了很多读者问题 , 比如:不少读者依旧担心8核8线程是开倒车;很多人关心它能不能用做各种设计工作;这些Lunar Lake(对应的处理器名称是Core Ultra 200V系列 , 以下简称Ultra 200V)新品除了处理器变化是否还有其他卖点;以及 , 它们到底是为谁打造的……而在第一波新品即将上市之际(9月底上市) , 我们来把这些个问题聊聊清楚!
●8核8线程会是“开倒车”吗?

其实我一直给英特尔的人聊关于“解释成本”的话题 。 如今笔记本电脑处理器已高至24核32线程 , Core Ultra 200V不仅只有8个核心(4P核 , 即4个性能核+4E核 , 即4个能效核) , 还砍掉了“看起来很厉害”的超线程技术 , 一下子“回到了”8核8线程 。 原本 , 电商的产品介绍页面上 , 都乐于标注处理器核心数量 , 比如“酷睿i9 24核32线程” , 未来却可能变成“Ultra 5/7/9 8核8线程” , 恐怕很多购机者看到会原地懵圈 , 误以为这是N年的东西 。 所以 , 坦率说 , 8核8线程 , 的确存在“解释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我踅摸着 , 新品上市时 , 电商大概率不会标注“8核8线程”字样 。
但解释成本高 , 不等于是真倒退 。 之前文章已解释过 , Ultra 200V实际上是进步巨大的:
·首先 , 其CPU+GPU+NPU(前面说核心数量时并未计入NPU)这三个计算单元采用了先进的台积电3nm工艺 。 以CPU部分为例 , Ultra 1时代是7nm制程的 , 而今直接跳过5nm、4nm制程 , 一下子干到了3nm 。 而各位如果稍有电子产品常识 , 就知道:更先进的制程可带来明显更低的功耗和明显更强大的性能 , 是“性能和功耗的最大决定性因素” 。 如今Ultra 200V一口气飞过两代制程 , 不用细想也知道进步会很大 。
·其次 , Ultra 200V把内存直接整合进了处理器封装 , 且采用的是极高规格的LPDDR5x 8533内存 , 即便你没有硬件知识 , 但CPU和内存通讯距离/时间缩短 , 加上内存规格极高 , 带来性能提升也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 。
·另外 , 取消超线程技术 , 也是冲着提升单核性能和效率去的 , 且理论上 , 还会降低核心调度的复杂性 。
所以 , 虽然是“看起来不那么精彩的8核” , 但无论P核还是E核 , 性能提升都非常显著 。 且由于制程的大幅提升 , Ultra 200V甚至能以极低的功耗实现强悍的性能 。

而以上各种优势技术的叠加 , 也同时作用于了Ultra 200V的集成显卡——Intel Arc 130V/140V集显性能相对上代竟有30%+的性能飙升 。

现在让我们回到当下的电脑应用状况:其实就日常应用来说 , N年前的电脑都能轻松拿捏 , 什么Office办公、网页浏览、即时通讯、在线视频、视频会议……对于现代电脑来说根本就谈不上“负载” 。 你再提升处理器核心数量和多核性能上限缺乏实际意义 , 只是陡增功耗 。 反而 , 如果能把处理器的日常应用功耗降低 , 把笔记本的日常应用续航提升起来 , 倒是大家都能明显感受到的——其实 , Ultra 200V砍处理器数量 , 引入更先进的制程 , 减低处理器功耗 , 就是冲着这个思路去的!
另外大家可能注意到了 , 现如今是多媒体时代 , 绝大部分应用都能利用显卡加速(GPU加速) , 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 还有 , 现在大家都热衷于做视频剪辑(或编辑)、玩一些热门网游 , 而这些也主要是依托于GPU性能的 。 而Ultra 200V的GPU主打的就是巨幅性能提升!
概括得再简单点就是:Ultra 200V把CPU部分的发展方向调整为“提升效率 , 节能” , 同时大幅提升GPU性能 , 是符合应用趋势的 。 用户们会很惊讶地发现:日常应用比以前更流畅了 , 而且整机功耗反而更低了 , 发热更少了 , 续航更长了!Ultra 200V看似“开了倒车” , 但给日常应用和轻量级的多媒体编辑、游戏娱乐带来的体验提升将是显著的 。
●所以 , Ultra 200V新品主要是针对日常应用的轻薄机型?
是的!Ultra 200V走的是控制CPU性能 , 大幅提升GPU性能 , 降低整体平台功耗的路子 , 所以 , 放在轻薄本中是最合适的 。 准确说 , 考虑到新品上市 , 以及它的某些特性 , 可能第一批上市的产品主要是高端轻薄本甚至是超轻薄机型 。
那么这“某些特性”是说的什么呢?其实之前的文章已回答过了:8核8线程 , 在低功耗区域可以发挥出很强的效能 , 尤其是在23W以内 , 它的CPU部分性能甚至强过22线程的第一代酷睿Ultra 7(6P+8E+2LPE=22T) 。

所以 , 从性能/功耗的曲线来看 , 整机功率更低的超轻薄本 , 是Ultra 200V的最佳去处!而9月初发布会现场展示的第一批次新机型 , 也的确都是高端轻薄本和超轻薄本 , 比如戴尔的XPS系列、联想的YOGA系列等 。 发布现场还有微星的1kg以下超轻薄本 , 牛大叔咨询了相关人员 , 对方表示:该机的TDP就是按照英特尔给出的参考值设定的:爆发功率37W , 稳定功率25W左右 。
当然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产能的提升 , 我认为超轻薄本也不是“唯一答案” 。 毕竟Ultra 200V的集显性能很强 , 轻量级的多媒体编辑、视频剪辑、平面设计 , 以及轻量级游戏 , 也都是完全胜任的 , 因此放在常规的集显轻便本、主流价位轻便本中也是好答案——当然 , 前提是Ultra 200V作为大投入的全新处理器平台 , 价格要下得来!对此 , 我是持乐观态度的 , 因为目前的传闻是:Ultra 200V最终会有多达80款机型 。
●那么 , 初期的产品形态和最适合的人群是什么?
初期的产品形态已经比较明确了 , 我们分析主要就是“功率释放不那么高”——甚至“看起来有点低” , 比如17W~37W的高端(高价位)轻薄本 , 或是1kg左右的超轻薄机型 。 而这些“初期的高端定位新品” , 主打的就是“功率释放不走极端 , 但综合应用性能还是很强(得益于平台优势) , 续航长(或超长)” , 所以 , 消费人群 , 或者说“最适合的人群”主要是:
【写在Core Ultra 200V新品上市前:究竟有啥卖点?最适合什么用户?】■专业个人用户 , 自购机 。 他们很明确自身需求 , 要的就是“一切日常应用能轻松搞定 , 且续航很棒的轻薄机型” 。
■白领用户 , 管理层用户等 , 自购或批量采购 。 这类用户本来就是高端轻薄本的主力消费群体 , 多使用如ThinkPad Nano/X1 Carbon、惠普Spectre(幽灵系列)、戴尔Lati 9000或XPS系列 。 这类用户偏办公和商用 , 对性能的要求其实不算太高 , 但都追求长续航和“有面儿” 。

■还有一类算是“增量用户” , 就是以往那些“只有轻量级日常应用 , 但为了续航长和有面儿 , 主要购买MacBook Air的用户”——这是个相当大的群体!MacBook虽好 , 但在通用性、软件获取、拥有成本 , 以及功能性上还是远不及x86+Windows组合的 。 而以往这个组合的问题是:实际应用续航偏短(尤其是国内的使用环境较为复杂 , 垃圾软件较多) 。 但若Ultra 200V能实实在在把日常应用功耗降下来 , 那么 , 这群用户中的不少人是可以考虑切换到200V的Windows机型的(其实说到MacBook体系 , 作为“双休用户”的牛大叔 , 是不太喜欢MacBook的 , 因为除了续航长 , 其他很多地方十多年没进步 , 早就被Windows本反超了 , 只是这类用户对Windows本研究不深 , 比如基本的触控板操作都没研究透……这是后话了 , 以后聊) 。
而牛大叔说“部分MacBook用户可切换到Ultra 200V机型” , 也并非“基于理论的臆测” , 而是有一些事实依据的 。 比如 , 在发布会现场我就偷测了200V机型的腾讯4K视频整机功耗(为此还用上了反向VPN , 不然在国外你是无法看腾讯视频的) , 的确比以前的x86本低不少……鉴于测试太仓促有可能不准确 , 以及“保密协议”的约束 , 牛大叔这里就不说太细 , 上个图大家自己研究(读数是反的 , 倒过来看)▼ 。

当然 , 这里只是说的“Ultra 200V推出初期 , 新品价格相对较高时的主要适合受众群” 。 若后续产量高 , 机型丰富起来了 , 价格低下去了 , 那么我的建议是:绝大部分购买集显本的用户都可考虑购入 。 以Ultra 200V的性能 , 只要你不是做仿真计算的 , 对CPU的核心数量和多核性能有极高要求 , 那么就真没有必要固执于酷睿H/HX , 直接上Ultra 200V吧!
●所以 , 英特尔未来还有更强调CPU性能的移动处理器吗?
既然提到了酷睿H/HX , 那么 , 未来英特尔旗下还会有这两类主攻CPU多核性能的处理器吗?
答案是:当然有!接下去就会发布!简单说就是:以往“CPU核心量大管够 , 爆发功率和多核性能炸裂”的笔记本处理器依然存在 。 大家别忘了 , Lunar Lake的全称是“Core Ultra 200V”系列 , 也就是说 , 后面可能还有200H系列或200HX系列嘛……充其量就是Core i变成了Core Ultra的“命名变化” 。 所以大家明确一点:英特尔并不是走极端地就把所有移动处理器都干回8核8线程了 。 需要CPU性能的 , 英特尔依然有新平台来满足——而且也是提升了制程工艺的 。 暂时我就只能说这么多了 。
●Ultra 200V轻薄本除了性能和续航提升 , 还有啥新卖点?
我相信也有读者心里想:“就是性能强了 , 续航长了 , 但我应用相对简单 , 如果还要多掏银子 , 感觉还是得斟酌斟酌!”那牛大叔这里再说个吸引大家掏钱的点^__#:

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一嘴“新版EVO认证” , 它依然是“一系列指标的合集” , 旨在进一步提升笔记本的使用体验 。 其中相对复杂的 , 或者诸如WiFi7这类我们暂时还用不上的卖点就不展开说了 , 这里说个简单明确的卖点:
还记得之前我给大家说过 , 戴尔Latitude中高端机型和联想小新Pro等机型有“用户感知”功能吧 , 比如用户离开时 , 电脑会自动息屏锁定;用户返回时 , 系统会感应到用户自动亮屏 , 然后通过IR红外摄像头自动完成人脸识别登录 , 回到用户离开时的应用状态 , 非常智能和易用 。 而这个功能的关键 , 除了IR红外摄像头 , 就是TOF近距离传感器(其实直接翻译过来是“飞行时间传感器”)——而随着Ultra 200V而来的新EVO认证中 , TOF传感器 , 以及用户感知功能就是必选项啦!
当然 , 用户感知功能能做的可不止离开锁定、接近时唤醒那么简单 , 只要厂商愿意干 , 靠着IR红外摄像头、主摄像头和TOF传感器的组合 , 还能玩出很多花样(大家可在前两天发布的“不差钱用户怎么玩”的视频中找到答案) 。 这里就不赘述啦 。

总之 , Lunar Lake的确是英特尔迈出的“一大步” , 无论是“重回8核”的魄力革新 , 还是制程工艺的飞速提升 , 以及所达成的效果 , 都是“相当大”和“相当大胆的一步” 。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 , 酷睿Ultra 200V新机也是相当值得期待的!虽然在“多代处理器机型同存于市”的大环境下 , 同时考虑到诸多其他因素 , 英特尔或许并不能仅靠着Ultra 200V“一飞冲天” , 但的确会是个全新的开始 。 让我们热切期待9月底新品的到来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