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的甲骨文为什么,古人是如何创造的

从甲骨卜辞可以看出,七与车的甲骨卜辞相同,与现在的“十”字形相同 。因为从“鲁”的甲骨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六”取自“鲁”的一半,我们现在看到的数字并不是人们创造的最早的文字 。最早的时候,一、二、三、八是用来计数的 。事实上,它们最初并不是作为词语存在的,它们只是一种表示数量的特殊符号 。
从“一”到“十”的中国汉字,古人是如何创造的?

冰的甲骨文为什么,古人是如何创造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现在的字即便是繁体字和古文也不完全一样 。现在我们看到的数字也不是最早的时候人们所创造的字,最早的时候,一,二,三,亖都是用来记数的 。最早的时候是结绳记事,在《周易》中指出:“上古结绳而治”,这种方法在早期印第安人的部落还保留着,可见这点是可信 。那按照打结个数,可不就是一个结一个吗?一,二,三后来人们开始仿照物体的形状,开始造字,
最早出现的字一般都是象形字 。那像数字这样的字被称作“指事字”,人们根据惯例,原来是一打一个结,后来就变成了画一横,于是就出现了“一”,“二”,“三” 。实际上它们最初并不是被当做字来存在的,它只是一种表示量的特殊符号,有人推测,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都曾作为极限字而存在过,但是为什么世界各地都采用十进制,不约而同把极限数定为了十呢?最可信的说法就是人有十个手指,数完回去再数一遍 。
四最早的时候四也是符号字“亖”,但是在春秋时期发生了变形,这种变形在《说文》中解释道:“象四分之形” 。何为象呢?易经说:“在天为象,在地为形”,可以说是你所能看到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象,也就是表象,万事万物也就成为万象 。于是数学中引入了一个概念——象限,也就是说你能在这个平面所看到的极限 。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在春秋时期,人们把一个平面分成了四块,
所以在《说文》中才会说道:“象四分之形” 。五首先我们达成一个共识,在最早的时候肯定是先有读音后有文字,因为你语言交流根本用不到它何必要制造它呢?当然后世可能会有特例,比如武则天就生搬硬造了一个“曌”字,她还给自己改名叫武曌,代表着她日月当空,古人可能看照着笔画在这么造下去,太难懂了 。你不至于看到一个字先数数它有几个横吧,
那样也太傻了 。其实最早的时候,人们确实还真是有点傻,因为开始的时候五确实曾被写成五横,在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 。但是不知什么时候,人们觉悟了,感觉不能再这样下去,于是人们根据“五”读音,造出了另外一个字“?” 。根据《说文》记载:“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为什么说从二呢?因为人们给“一”赋予了含义,“一”表示混沌,一分为二,“二”上面的代表天表示阳,下面的代表地表示阴,
阴阳交替,是为午 。所以五就是“二”的交叉,六关于六的解释,《说文》中提到:“六,易之数 。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即阴爻的变数为六,阳爻的变数为八,所以从六,从八 。但是有人表示质疑,从八,难道先有八再有六?所以有人提出六实际上是一个茅屋,而茅屋的四壁,天顶和地板共六个面,因为从“陆”的甲骨文可以清晰的看出,“六”就是取自“陆”的一半 。
【冰的甲骨文为什么,古人是如何创造的】而那一半就是茅屋的意思,陆就是在可以居住的地方,建了很多茅屋 。七在《说文》中解释道:“七,阳正之数,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来,七和切的甲骨文是一样的,和现在的“十”的字形一样 。有人认为七和五一样是从读音来造的字,也有人认为,人们是在努力再切割出来一份 。因为每一个数字都曾作为极限数字存在过,所以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在造数字的时候一直在切割物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