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笔记本驱动,海尔笔记本简爱S11怎么装驱动( 五 )


海尔称“人单合一”模式有利于财务优化 。首先 , 将激发基层员工的创造性 , 2013年海尔有一万多名中层干部离开公司 , 但这并没有在带来管理成本的下降:管理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从2013年的6.29%提升至2017年末的6.99% 。
其次 , 张瑞敏曾说 , 推动人单合一能够降低库存 。但到今年年中 , 青岛海尔账面的存货已经达到了225亿元 , 同时应收账款也在翻倍上涨:2015年末 , 海尔账面的应收账款还只有61亿元 , 到了2018年年中 , 已经是169亿的巨额数字 , 是原来的1.8倍 。
数据显示 , 青岛海尔的赊销账期(应收账款)相比2014年延长了10天 , 存货对于公司资金占用的时长比2014年多出20天 。这家公司的产品 , 显然在销售上遇到了压力 。
对于高度强调效率、热衷以销定产的海尔来说 , 这降低了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 , 海尔不得不在供应商货款上做文章 , 偿付时间大幅延长 。
2011年 , 供应商的欠款时间是1个月左右 , 但是到了2017年末 , 这一时间整整翻了一倍至76天 , 即调节供应商的应付账款维持自由现金流量的健康 。
青岛海尔在最近的一系列宣传中将北美地区业务的增长归因于“人单合一” 。不过 , 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称 , 到底是美国经济的增长 , 以及美国人薪资的增长 , 还是“人单合一”组织变革带来的力量推动了GEA的增长还有待时间检验 。
其中的一个悖论在于 , 如果“人单合一”能够在GEA完成收购后快速推动其业绩增长 , 为什么“人单合一”在国内市场长期并未体现其威力?
北大教授管理学教授陈春花曾公开批评 , 海尔将组织创新超越于管理创新之上 。
就在青岛海尔大力推行“人单合一”之时 , 白电市场老大的地位逐步交棒给美的和格力电器 。目前 , 海尔要与两者竞争 , 一部动画片已不能解决问题 。
轻研发、重营销
在家电卖场 , 即使是海尔的销售员 , 也不得不承认格力的“高科技”优势 。而在著名的社区交流网站知乎平台上 , 更充斥着对于海尔空调的批评:产品泛而不精 。
海尔重视空调也是近几年的事情 , 但空调行业已经进入寡头格局 。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合计占有60%的市场份额 , 海尔不过12% , 除非拿出更好的产品 。
无论是冰洗 , 还是空调 , 亦或厨电 , 本身都具备很高技术含量 , 离不开研发持续投入 。在2017年 , 青岛海尔总共投入了46亿元用于研发 , 仅占公司总营收的2.88% 。美的和格力在投资未来上更慷慨 , 两者在过去三年的研发支出稳定在3.8%左右 。海尔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显著低于竞争对手 。
不过在营销费用上 , 青岛海尔却舍得大手笔 。在海尔的优势领域冰洗业务上 , 2018年上半年 , 其冰箱和洗衣机市场零售额份额分别为35%和33% 。但是此份额的获得 , 却代价极大 。
2017年上半年 , 海尔营销费用总开支131亿元 , 2017年为282亿元 。过往三年 , 海尔在营销费用占营收平均比重从未低于16% 。而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费用比率分别为11%和14%(格力电器的行政、后勤等方面的开支远低于青岛海尔 , 平均低约3个百分点) 。
这导致 , 海尔在毛利率方面与美的和格力差别并不大 , 但销售净利率落后明显:过去三年 , 海尔平均销售净利率5.8% , 格力和美的分别为13%和8% , 说明海尔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把产品卖出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