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时代发展答卷,王永民

今年11月,王永民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现在是王码公司的总裁 。4、王永民的五笔输入:1983年发明“王码五笔”汉字输入法,直接解决了我国汉字输入难题,极大的推动了国内电脑的普及 。最早的形码输入法其实是台湾省的朱邦复发明的仓颉输入法(1976年推出),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形码输入法则是由王永民于1983年8月推出的五笔字型输入法 。
曾经风靡中国的五笔,为什么败给了拼音输入法?
【书写时代发展答卷,王永民】

书写时代发展答卷,王永民


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单从效率来讲,五笔输入法的打字效率普遍超过拼音输入法(如果没有自由联想功能的话),那么为什么已经获得大面积推广并取得商业成功的五笔输入法,又会在后来败给了拼音输入法呢?看了点赞数靠前的十几个答案,我并不觉得说的不对,只是在信息上不完整,而且比较深层次的东西没有提及到,在这里我也阐释一下自己的想法——在我看来,只需要了解三件事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第一件事,为什么五笔输入法能风靡中国?在互联网进入中国的早期,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汉语输入到电脑里 。
因为拼音用的是英文字母,而电脑键盘是通用的QWERTY布局键盘,也全是英文字母,所以最原先顺理成章地就用拼音法输入汉字 。但随后不久,问题出现了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在使用文字系统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字体,仅汉字就有两万多个,同时因为读音限制,就出现了非常多的同音字,比如说“同”、“桐”、“铜”、“彤”这四个字在拼音上完全一样(都是tong),这样的一个拼音对应的汉字少则几十个,多则数百个,所以拼音输入法在应用时其实分成两部分操作:第一,先把音拼出来;第二步,再把想要的文字选择出来 。
换而言之,每个字都要走这两道程序,当时的拼音输入法可没有自动联想功能和词库的概念,在具体的使用时,既出现大量的操作步骤,又伤眼,同时出错率也不小 。怎么办呢?最早想出来的法子还是从拼音上想辙——制造汉语拼音键盘,比如说出现类似“in”、“ing”、“an"、“ang”等等之类的按键,但这样一来,键盘数量直线上升,可以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 。
可想而知在你打字时候的混乱程度 。那么拼音方案不行,其他方案呢?于是就有了形码输入法的诞生 。形码输入法顾名思义,就是从汉字形状上入手,拆笔画,用笔画代替字母 。不得不说,这个创意很贴合实际,因为汉字属于象形文字,在笔画上的标准要比拼音更加简约 。说白了,QWERTY键盘可以装得下这些笔画 。最早的形码输入法其实是台湾省的朱邦复发明的仓颉输入法(1976年推出),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形码输入法则是由王永民于1983年8月推出的五笔字型输入法 。
相比较而言,前后两种输入法的使用规模迥异的原因,跟服务的字体系统是息息相关的 。众所周知,台湾省一直使用的是繁体字,而大陆自1956年开始便大力推动简体字,从字体的世俗化程度来讲,简体字很显然书写和使用效率更高,笔画更为简洁,是一种面向大众的字体,这种字体区别导致了很多汉字,在简体字的形式下五笔很容易实现,而在繁体字形式下,则需要更多操作步骤,也更复杂 。
这一点成为五笔输入法优于仓颉输入法的地方 。而五笔输入法真正在大陆风靡的原因,则在于这种输入法在熟练掌握后,打字效率能获得巨大提升,它将笔画作为一种“字母”,仅使用25个按键就可以覆盖所有文字的书写 。而且尽管学习门槛存在,但国人很容易理解这种输入法的原理,所以五笔输入法一经推出,迅速风靡 。需要指出的是,五笔输入法并不是形码输入法的唯一代表,在80年代后期,还出现了一种优秀形码输入法——郑码输入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