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型单片机有哪些 有哪些单片机

是MCU微控制器单元的缩写,中文叫微控制器,俗称MCU 。就是适当降低CPU的频率和规格,将存储器、计数器、USB、A/D转换、UART、PLC、DMA,甚至LCD驱动电路等外设接口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形成芯片级计算机,可以控制不同应用的不同组合,从手机、PC外设、遥控器到汽车电子、工业 。
单片机发展简史
单片机的历史不长,但发展很快 。它的产生和发展大致与微处理器(CPU)同步 。自1971年英特尔公司首次推出4位微处理器以来,其发展至今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下面介绍一下Intel的单片机的发展 。
1971 ~1976
单片机发展的初级阶段 。1971年11月,Intel公司首先设计出每芯片集成2000个晶体管的4位微处理器Intel 4004,配以RAM、ROM和移位寄存器组成第一个MCS-4微处理器,随后推出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以及其他公司陆续推出的8位微处理器 。
1976 ~1980
低性能单片机级 。以Intel公司1976年推出的MCS-48系列为代表,采用单片结构,将8位CPU、8位并行I/O接口、8位定时器/计数器、RAM和ROM集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 。虽然其寻址范围有限(不超过4 KB),没有串行I/O,RAM和ROM容量小,中断系统简单,但其功能可以满足一般工业控制和智能仪器的要求 。
1980 ~1983
高性能单片机级 。现阶段的高性能8位单片机一般都配有串口、多级中断处理系统和多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增加了片上RAM和ROM的容量,寻址范围可达64 KB 。有些芯片还有A/D转换接口 。
从1983年到80年代末
16位MCU级 。1983年,英特尔推出了MCS-96系列高性能16位单片微型计算机 。由于其最新的制造技术,芯片集成度达到了120,000个晶体管/芯片 。
在1990年代
单片机在集成度、功能、速度、可靠性、应用领域等各个方向都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
单片机的分类及应用
单片机按其存储器类型可分为不带片内ROM和带片内ROM两种 。对于没有片上ROM的芯片,应用前必须连接外部EPROM(一般为8031);片上ROM类型的芯片可分为片上EPROM型(典型芯片为87C51)、掩膜片上ROM型(典型芯片为8051)和片上Flash型(典型芯片为89C51) 。
按用途可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根据数据总线的宽度和一次能处理的数据字节的长度,可分为8位、16位和32位MCU 。
目前,国内MCU应用市场最广泛的是消费电子领域,其次是工业领域和汽车电子市场 。电子消费包括家用电器、电视、游戏机、影音系统等 。工业领域包括智能家居、自动化、医疗应用和新能源发电和配电 。汽车领域包括汽车动力总成和安全控制系统等 。
MCU的基本功能
对于绝大多数的单片机来说,下面这些功能是最常见最基本的 。对于不同的MCU,描述方法可能不同,但本质基本相同:
定时器:虽然定时器有很多种,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时间间隔的定时器,即其计时时间由系统设定,用户程序无法控制 。系统只提供几个固定的时间间隔供用户程序选择,如32Hz、16Hz、8Hz等 。这种定时器在4位单片机中比较常见,可以用来实现时钟、定时等相关功能 。
另一种是可编程定时器 。顾名思义,这个定时器的定时可以通过用户的程序来控制 。控制方法包括时钟源的选择、预分频的选择和预置数的设置等 。有些MCU同时具备这三种特性,而有些则可能是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这种定时器的应用非常灵活,实际用途千变万化 。最常见的应用之一就是用它来实现PWM输出 。
由于可以自由选择时钟源,这种定时器通常与事件计数器相结合 。
IO端口:任何MCU都有一定数量的IO端口 。没有IO端口,MCU就失去了与外界通信的通道 。根据IO口的可配置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