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是什么意思,年号是什么意思

年号,谥号,庙号什么意思?

谥号是什么意思,年号是什么意思


【年号】“年号”为中国历代皇帝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是帝王当政的时代标志,是表示皇帝统治纪年的一种制度 。“年号”制度始于西汉武帝 。自西周至汉武帝这一时期,皆以帝王、诸侯即位的年次纪年,有年数而无年号 。如西周宣王元年(前827)、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汉高祖八年(前199)等 。中国第一个年号是“建元”,为汉武帝即位之初的年号 。
而确定实行年号制度则始于前114年(汉武帝元鼎三年),并追定了“建元”以来的年号(近年来据称发现有“建元”字样的器物,并由此推断,建元年号应为原有,并非追定) 。自此以后,历代王朝均承袭年号制 。凡新皇帝即位,便建新年号以更替前代年号,表示新君统治之开始 。按规制,先皇驾崩、新君嗣位的次年元旦(夏历正月初一)方建新年号,如东汉光武帝于中元二年(57)二月驾崩,皇太子刘庄即位(汉明帝),第二年元旦方改元为“永平”元年 。
但亦有甫一即位便立时改元建号的,如宋太祖于开宝九年(976)十月驾崩,其弟赵光义继位,年尾十二月便迫不及待地改元为“太平兴国”元年了 。据统计,自汉武帝起至清朝末代宣统皇帝溥仪止,在中国建国立号的历代王朝、农民起义、地方割据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年号共820余个 。(汉武帝)明清以前,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如因祥瑞或重大事件而多更换年号,故一个皇帝建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
年号最多的如汉武帝、武则天都超过十个 。唯明、清两代,每位皇帝只建一个年号,故习惯上又以年号称明清两代皇帝,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年号一般常用两个字,也有用三、四个字的,如南朝梁武帝萧衍之“中大通”和“中大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太平真君”,唐武则天之“万岁登封”与“万岁通天”,宋太宗赵光义之“太平兴国”等 。
【谥号】“谥号”亦称为“谥”,是中国古代帝、后、诸侯、贵族、大臣、名士等人逝世后,根据其生前事迹和品德所评定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逸周书·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谥号有“盖棺定论”之意 。评定谥号的标准为“谥法” 。谥法始于西周初,秦始皇废之不用;汉初恢复,历代因袭至清 。帝王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 。
谥字分美、恶,每字皆有特定含义,故有美谥(文、昭等)、恶谥(幽、炀等)之别 。明清定谥属礼部 。此外,又有私谥,始于东汉 。大多是士大夫、名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为之立谥,故称私谥 。【庙号】中国古代皇帝驾崩后,在太庙内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 。庙号始于殷商,以“宗”为有功的复兴君主之称,如商王太甲死后尊为太宗、武丁尊为高宗等 。
西周则以始祖称“祖”,继祖者称为“宗”,后代帝王祖宗庙号皆承用周制 。汉承其制,称某祖、某宗,但并非立庙者皆有庙号 。庙号由即位皇帝议立,如汉惠帝尊高帝庙为太祖庙,汉景帝尊文帝庙为太宗庙、汉宣帝尊汉武帝庙为世宗庙等等,太祖、太宗、世宗皆是庙号 。其后,历代多沿用此制 。一般开国之君称某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其后继者称某宗,如唐太宗、宋仁宗、明神宗等 。
古代皇帝的年号有什么含义?
谥号是什么意思,年号是什么意思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除了是用于纪年以外,另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 。年号,是一个封建或割据政权的标志和象征 。因此,自汉武帝时采用年号起,历朝历代帝王或分裂割 据者、农民起义首领基本上都取一个或数个年号,表示正统,图个吉利祥瑞 。沿袭到清末,采用过的年号约八百多个,历时2500多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