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态加密,为什么它不是主流加密算法( 四 )


那么纯能量在哪儿?怎么看见它?3.我们怎样才能“抓住”纯能量或者暗能量?雷电的真正形成机理可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抓住”暗能量的提示之一 。现在对雷达的形成机理说的是空气中的正负粒子分别聚集于上下两层云层中 , 最终达到放电条件而形成的 。这是真理吗?其中有没有暗能量的参与?如果有 , 那么是什么物质或粒子让暗能量参与进了雷电能量的聚集?搞清楚了上述三方面的问题 , 我们人类的科技将会前进一大步 , 将会突破现在的所有技术瓶颈 。
需要指出的是 , 除了相对论的由于假设条件的错误所导致其局限性之外 , 我们还有一个认识是错误的 , 那就是温度没有上限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温度是有上限的 , 这个上限就是能将物质(包括量子)完全转化成能量的温度即为自然界或宇宙中的温度上限 。这个温度上限大约是数亿亿摄氏度到数十亿亿摄氏度之间 , 具体多少摄氏度 , 等待科学的解密 。
中国的量子通讯究竟是“真量子”?还是给旧事物安个时髦的名字?
当然是真量子 。之所以有人觉得中国的量子通信是给旧事物安个时髦的名字 , 是因为一些这么说的文章到处传 , 里面典型的语言像这样:“这个卫星居然敢被冠以量子通信的名号 , 就是一个巨大的欺骗!充分说明潘建伟完全是一个牛皮大王 。这叫什么量子通信?实际上就是一个传统的激光通信卫星 , 依然是用激光通道传送 , 包括声称所谓量子加密也不过是传统的加密手段而已 。
”有人问我怎么看这文章 , 我回答:这是非常愚蠢的胡搅蛮缠 。一 ,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际做的是什么?墨子号有三大科学任务 , 其中一般被媒体称为“量子通信”的 , 是“量子密钥分发”这个任务 。星地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 , 是在卫星和地面站之间发出带有偏振的光脉冲 , 利用量子力学的特性 , 让卫星和地面站同时获得一串相同的随机数字符串 , 用作以后给明文加密解密的密钥 。
这里的一大关键 , 是每个脉冲只包含一个光子 。光子是光的最小单位 , 如果比一个光子还少 , 就完全没有光了 。因此窃听者或者拿走这个光子 , 这样可以阻断通信 , 但不能窃密 , 或者放过这个光子 , 这样仍然不能窃密 , ——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能窃密 。量子密钥分发二 , 类似的实验有没有别国在做?有 , 例如日本就发射了一颗名叫“苏格拉底”的微型卫星 , 也研究了相关的技术 。
但是 , 由于他们的对准精度不够 , 为了让探测器收到信号 , 只得发一个很强的光脉冲 , 一次发一亿个光子 。不是单光子的情况下 , 别人偷一部分光子回去 , 就可以窃密了 , 所以这颗卫星做不了量子通信 。因此 , 这些日本作者在他们的论文中 , 坦率承认他们没有实现量子通信 , 只是在研究相关的技术 。然而 , 他们所在的研究所却在自己的主页上大肆吹嘘 , 说自己实现了微型卫星的量子通信 , 让世界各国不明真相的媒体跟着炒作了一波 。
如此“工匠精神” , 也真是很日本了!三 , 量子通信卫星就是传统的激光通信卫星吗?看了以上的介绍 , 你就明白了 , 完全不是一回事 。传统的激光通信是用激光本身来传信息 , 而量子通信卫星是用激光来产生密钥 , 然后密文再用其他任意的方式传输 。在科学意义和技术难度上 , 显然是量子通信大得多 。所以日本作者的文章 , 虽然没有实现量子通信 , 也发了很高档次的期刊 , 因为仅仅是相关的研究就很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