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臣总比武将大,武将的地位为什么始终不如文臣

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 。中国历史上文臣掌权,更替王朝的文臣最著名的有新朝王莽 。明帝国建立后,为巩固皇权,朱元璋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稍加分化其权力,但五军都督府的地位仍高于兵部 。因此文人的名气就变军大了 。
为什么历史上文人的名气总是比将军大许多?
1、文艺作品相较战争伟绩,其传承成本更低、传播范围更广,传播时间更长 。举个例子,就在唐朝,李白写了一首诗,五言绝句二十个字,没几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因为朗朗上口,字数又少,几百万人同时都记住了,写下来了,开始传诵 。而在同时期,高仙芝在中亚打了一场漂亮仗,重创了吐蕃,消息传来,除了军中将士兴奋,老百姓似乎没太大动静 。
过了一百年,两百年,一千年,李白的诗还在到处传诵,而高仙芝的胜利,虽然给当时的唐朝带来了利益,但对后世人的影响却不大——那时候又是另一种国际局势 。在这种情况下,文人的作品会被人长久记住,而武将的功绩会被人迅速遗忘 。2、宋朝重文轻武,“好钢不打铁,好男不当兵”的历史影响 。中国古代曾讲究“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对真正的社会精英来说,文武往往是不殊途的 。
比如唐朝的很多名臣,在朝堂的时候可以处理政务,去边关就可以挥师杀敌 。唐天宝年间后期,这种出将入相的模式开始无效,边军将领成了节度使,掌握了大量政治经济权益 。而节度使转化为藩镇,藩镇体现出了强烈的反智主义色彩——有枪就是草头王,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只毁坏,不重建,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破坏 。宋朝看到了这种“武人带来的恐怖灾难”,利用杯酒释兵权解决了军头问题,又用各种制度制衡了武人的发展,这是一种反向纠错,但好像纠的有点过了 。
“以文制武”沿袭了很多年,到明朝的时候,除了同级武将比文官低以外,甚至还会用太监来监军 。武官在晋升机会、封赏、俸禄等方面都不如文臣 。3、很多名将本身也是文学家,自己也写诗 。他们写诗的那一面,影响力比他们作为名将的那一面,要大 。比如辛弃疾的那一堆诗词,初读之人不会想到他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勇武、曹操、岳飞这都算是能写诗的名将 。
4、女性的作用 。不要小看女性的作用,君不见现在中国影视市场都是靠谁支撑起来的?是广大的女性 。你打一场漂亮仗,和你写一首香艳词,你看女同胞们会主动转播哪个?女性会对2000公里之外某处哨所突袭感兴趣吗?不会 。女人认同了什么,女人就会去宣传什么 。因此文人的名气就变军大了 。5、重文轻武的现象,现代社会也一直存在 。
我们提及“隔壁家的小孩”,如果说他好,就说他考上了北大清华,文化水平真高;如果说他不好,就说“这小子将来没救了,只能送部队里去,好歹不会学坏” 。文武之间存在鄙视链 。不过我个人觉得,现在无论文人还是将军,名气都不如另一种生物——现代汉语叫“明星”,古代汉语叫“戏子” 。这帮人随便一个吃喝拉撒,出轨劈腿,都能引发千万人讨论回应 。
为何古代历史上大多数是文臣主降,武将主战?
这个有真实依据吗?个人来谈:我们都知道,历朝历代的君王主推的是儒家思想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 。文臣,从小经过儒学文化的熏陶成长,他们经过科举考试站在庙堂之中,都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态度的 。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已经深深刻在他们脑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