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于年龄的称谓 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 三 )

在杜甫的年代 , 能够活到七十岁 , 确实是“古来稀”的 , 这和生活质量、卫生条件等各方面原因都有关系 。所以“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就和我们今天说的“百岁老人最难得”一样 , 是一个平常说法 。杜甫借当时人都很难达到的年纪 , 来感叹春光易逝 , 人生需珍惜眼前时光 。在我们今天来说 , 七十岁老人算是平常了 , 但是“古稀”这种说法已经固定下来 , 用来指称人达到七十岁的年龄阶段 。

古代对于年龄的称谓 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


期颐“耄耋”前面讲过了 , 是八九十岁 , 而“期颐”就更加长寿 , 是更难得的百岁之寿(男) , 百岁之福(女) 。其实“期颐”和“耄耋” , 以及“幼学”、“弱冠”这些比较正式的年龄别称 , 都是出自《礼记》 , 而不像“豆蔻”、“古稀”是出自文艺作品 , 众人传颂 。《礼记·曲礼篇》:
人生十年曰幼 , 学 。二十曰弱 , 冠 。三十曰壮 , 有室 。四十曰强 , 而仕 。五十曰艾 , 服官政 。六十曰耆 , 指使 。七十曰耋 , 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 , 七年曰悼 , 悼与耄 , 虽有罪 , 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 , 颐 。
“百年曰期 , 颐”——“颐” , 就是颐养天年的意思 。人生百年(一世纪) , 所以活到百岁就像到有效期了 , 需要好生颐养了 。因此就用“期颐”来代指百岁 。
古代对于年龄的称谓 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国古人对数字不是不敏感 , 而是思维方式不同 。就好像纪年一样 , 都是用天干地支纪年 , 或者是换个朝代 , 换个年号就重新纪年 。和西方公元纪年的区别就在于 , 缺乏一个原点 , 所以中国历史会在不同的朝代、年号当中切换 , 我们如果需要知道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节点 , 就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参照坐标——现在就是用西方的公元制 。这只是个时间标准 , 就好像咱们计时都是以格林威治时间为参照一样 , 并不涉及到所谓民族尊严、传统文化重要性之类的争论 。其实要改变这一点也容易 , 就在历史上选取一个关键时间点作为参照时间标准即可 , 比如如果将秦始皇称帝(前220年)那年算作元年 , 那我们今年就是“秦元2241年”——不过所有的历史资料就都要推倒重新来过 , 这种工作极其巨量——不是没有意义 , 而是暂时没有必要去做 。就好像我们现在都说三十岁、四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一样 , 没有人愿意在日常中使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古稀之年”、“耄耋之年” , 因为生活总是走向简单实用化的 , 文化的推进演变也是如此 。当然 , 也许有一天 , 中华文化真正引领全球了 , 那么这些历史中的称呼 , 也有可能重新成为时尚 , 也未可知 。外国人咱们管不了 , 中国人还是要稍微熟悉一下传统文化才好 。即便不知道 , 也不要不懂装懂 , 读成“毛至之年” , 否则就难免被笑话了 。
古代对于年龄的称谓 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