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尊张忠谋为芯片代工之父,曹兴诚( 三 )


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和崛起,主要有这几个的关键因素:政策、人才、策略、专利、机遇 。1、政策 。台湾是一个岛屿,资源匮乏、人口有限,发展附加值产业是其壮大的必经之路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确定了以科技产业为核心的政策,扶持了众多科技公司,威盛电子、联电、富士康均在此期间成立;其中,联电是台湾第一家半导体企业 。
台湾为了支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做了很多尝试和创新,比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主导成立的科技产业园区——新竹科技产业园;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工研院与美国RCA签订长达十年的合约,同年7月,首座积体电路工厂破土,次年产制三吋晶圆成功 。2、人才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带来人才的供给 。台湾的半导体人才一方面来源于本土大学,一方面来源于美国 。
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台湾大学都在早期就开通了半导体相关专业,并与美国等知名企业合作,通过产学研形式帮助人才快速成长 。据全球IC采购网获悉,台湾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半导体人才,是因为它们与硅谷之间形成了一种成熟人才输送的模式,即台湾人去到硅谷工作、学习、成长,待自己技术成熟、翅膀硬了再回来创业 。联华电子曹兴诚、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联发科蔡明介等在创业之前均在美国硅谷做高管,拥有多年的工业和专业背景 。
3、策略以IC代工带动整个半导体产业的策略 。美国是半导体产业的发源地,在上世纪70年代,硅谷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行业、人才、专利等制度,在芯片、ODM等领域无人能及 。台湾虽然坚定了发展半导体的决心,但从什么地方突破仍是需要思考一番!从代工起步,谋求在全球芯片产地一席之地,台湾半导体企业起初专注于封装环节 。
之后,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旺盛,联发科和晨星做芯片、日月光专注于晶圆制造、精材科技做封装,逐步将半导体范围扩大到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 。4、专利重视半导体专利有利于提升自身话语权 。半导体的发展绕不开专利授权,很多专利在美国,如果想让自己在行业内有足够的话语权,重视专利是必须走的一条路;台湾威盛和英特尔曾经因CPU授权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联发科与高通也官司不断……台湾半导体最厉害的IC代工,这与它们对专利的重视密不可分,台积电圆代工业务全球第一,连续多年垄断台湾专利申请榜单,并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部门,对专利的投入值得学习 。
5、机遇抓住了两次集成电路的产业变革机遇 。集成电路大致有三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时期 。第一个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美国主导的半导体行业变革,微处理器、存储器是当时的主流产品;第二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客户为导向的晶圆代工模式兴起,台积电、联电等台湾本土IC代工企业崛起;第三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SOC产业的发展给IC产业带来机遇,形成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芯片设计联发科、制造巨头联咏科技、封装大咖力成等纷纷出现 。
AITA能否重现工研院辉煌,AI芯片和类脑计算是两张好牌吗?
看准 AI 芯片发展周期长,成立 AITA 联盟看似无意跟风,实则不无策略 。台湾半导体产业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上 。上世纪 70 年代,借着国际产业转移之力,台湾成立工研院,打造新竹科技园,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经济转型 。尽管后来经历了一场无可幸免的金融危机,台湾经济整体衰落,不过单论科技实力,尤其是半导体领域的成就,台积电就足以傲视群雄 。
现如今,整个国际分工模式再一次发生变化,中国开始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印度、泰国与非洲各国也被积极带动参与到这场转型之中,中国台湾地区也似乎希冀借此转型,而决定成立 AITA 联盟就颇有此意味 。成立 AITA 联盟,发力 AI 芯片**7 月初台湾宣布成立台湾 AI 芯片联盟(AI on Chip TaiwanAlliance),简称 AITA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