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宣布退出mwc,索尼已经宣布退出pc市场 那我要是买了索尼的笔记本以后可以得到硬...(13)


当内部不存在能与不断增长的市场相匹配的技术时,富士胶片开始进行合并和收购 。为了开发新的业务,富士胶片积极并购 。通过收购已经打入市场的公司,并将其资产与富士胶片的专业技术结合起来,这家日本公司可以迅速、轻松地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
基于技术协同作用,它在2008年收购了Toyoma Chemical公司,进入了制药行业 。为了深入医疗保健领域,富士胶片还收购了一家放射性药物公司,现在叫做富士胶片国际制药公司 。它还巩固了自己在富士施乐等现有合资企业中的地位 。在2001年收购了该合资企业25%的额外股份后,这家公司成为了一家子公司 。
2010年,在胶片销售高峰过去九年后,富士胶片成为了一家新公司 。2000年,60%的销售额和三分之二的利润来自胶片生态系统,而2010年,数字成像部门的收入不到收入的16 % 。富士胶片通过大规模重组和多样化战略成功渡过了风暴 。
为什么柯达失败了?
关于柯达未能自我改革,已经成了老生常谈的东西 。大部分的故事都描述了一家没有生命力的公司被困在胶片时代,无法适应数字世界 。一些人解释说,柯达患有近视,没有看到数码相机出现,而另一些人说问题在于自满,因为高管拒绝接受不可避免的情况,尽管他们知道即将到来的数码海啸 。
虽然这种叙述带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它是简化和不完整的 。如前所述,柯达确实生产了一系列合适的数码相机,并在21世纪初的一段时间内,在美国销量中名列第一 。从历史上看,柯达早在1975年就发明了数码相机,在数字研发方面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像富士胶片一样,进行了大规模的缩减,也花费了数十亿美元 。
据《哈佛商业评论》报道:“在1993年到1999年担任柯达首席执行官的乔治·费舍尔(George Fisher)知道,数码摄影可能最终侵入甚至取代柯达的核心业务 。毫无疑问,他和其他高管倾向于忽视这一点 。值得赞扬的是,他们抵制了这种诱惑 。
费舍尔集结公司的力量,积极投入20多亿美元用于数字成像的研发 。”下一任首席执行官丹·卡普(Dan Carp)也继续努力,他宣称,将公司三分之二的研发预算投资到数字项目上 。
前柯达消费数字业务总裁补充道,“柯达管理层因为想保护胶片业务而损害了其数字化的努力受到了批评 。但是这种批评被夸大了 。根据管理专家的建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3年,柯达成立了一个单独的部门(我负责管理),负责抓住数字化机遇 。我们并没有受到任何遗留资产或实践的限制,新部门能够在数码相机市场获取领先的市场份额 。”
事实上,柯达失败的原因与富士胶片成功的原因相同:多样化 。但对于柯达来说,正是缺乏多元化才导致这家公司衰落 。与富士胶片不同,柯达公司早就认识到胶片是一项注定要失败的业务,并以完全不同的投资组合来“攻占”新市场,但柯达公司做出了错误的分析,并坚持在衰退的拍照行业 。
从本质上来说,柯达不是不想改变,而是在努力尝试,但做错了 。面对市场混乱,它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但是做一些事情和做正确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 。正如前柯达副总裁解释的那样,“柯达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字成像的兴起将对照片打印的未来产生可怕的后果 。”
在90年代后期,柯达匆忙在合作伙伴商店安装了10000个数码照片打印亭 。简言之,柯达试图在数字世界复制“卤化银”商业模式 。至少是它的冲印部分 。
不幸的是,“他们建立的业务在传统市场上失败了,也没有找到新的市场 。而业外人士——惠普、佳能和索尼——做得更好 。他们推出了基于家庭存储和家庭打印能力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消费者对便利性、存储和选择性的新需求 。”2002年《哈佛商业评论》解释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