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首开发原理的猜想,针灸的原理( 二 )


③哪里有痛 , 哪里就是转运节点 , 这就选择阿是穴 , 即手指触诊感到有压痛的地方 。在现代针灸的实验研究中 , 实际已应用的穴位并不多 , 据统计 , SCI收录的针灸相关的研究中(1899-2010) , 有三个穴位应用最多 , 分别是合谷穴(LI4)345篇 , 足三里穴(ST36)299篇 , 内关穴(PC6)259篇 , 另外研究较多的穴位是百会穴(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列缺穴(主要治疗颈部疼痛)、委中穴(主要治疗腰背痛) , 分别在34、10、8篇研究中应用 。
2.2穴位的特异性在一篇针对“针灸穴位特异性”问题的全面综述中 , Zhang等发现 , 在12项临床试验中 , 与非穴位或不相关穴位的假针刺组相比 , 半数试验显示真穴位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是有合适的对照组 。在6个低危险度倾向的试验中 , 有5个试验显示假针刺组与针刺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 在近期的一个综述中 , 有作者甚至认为 , 假针刺组与针刺组一样有效 。
从神经生理的角度来说 , 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针刺 , 都会产生相同的效果似乎是不合理的 。由于体表神经的分布并不是均一的 , 因此刺激某些部位应该能够产生不同的作用似乎应该更合理 。2.3非穴位的选择与选择一个能够产生治疗作用的特定穴位相比 , 选择一个针刺点作为对照组似乎更难 。更加中医的理论 , 身体上分布着14条“经” , 类似于交通干道 , 和无数的“络”,类似于由干道上分出来的小道 , 因此 , 从理论上来说 , 很难找到完全不受经络影响的部位 。
鉴于大部分的经集中分布于肢体和躯干的前面或后面 , 躯干的侧面和肩部似乎更适合作为“非穴位”;另一个较为通用的方法是在距离真穴数毫米或数厘米处 , 任选一点作为对照组 。再者 , 为了避免另一条经线的影响 , 可选择两条相经线的中点作为非穴位对照 , 理论上来说 , 对两条经线的影响都很小 。2.4得气感在临床实践中 , 中医针灸医生特别强调针感 , 认为只有在针刺穴位部位病人出现一种特殊感觉的时候 , 针刺镇痛的效果才明显 。
这种特殊的感觉被描述为酸、胀、麻木和沉重感 , 被称为“得气感” 。与之相对应的是 , 针灸医生指尖上也会产生特殊的感觉 , 这种感觉就是被牵住 , 旋转或上下移动针体的阻力增强 。2.5累积效应给予针刺穴位后 , 动物和人体的实验都显示 , 疼痛的阈值是逐渐升高的 , 提示针刺的镇痛效果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 。而且 , 在针刺结束后 , 这种镇痛作用尚能持续一段时间 。
这些实验采用的疼痛模型是由钾离子引起的急性痛 , 测痛点选择在头部、胸部、背部、腹部和腿部等8个位点 , 镇痛作用稳定 , 且维持了100分钟 。其中对合谷穴的研究显示 , 针刺合谷穴后 , 痛阈逐渐升高 , 针刺20-40分钟后达到顶峰 , 并在针刺结束后 , 维持大约30分钟 。2.6耐受现象1979年 , Tang等首次发现电针刺的持续时间与镇痛效果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 ,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 发现针刺30分钟可以提高大鼠的痛阈89% , 但若持续给予电针刺激 , 痛阈不会进一步升高 , 反而会逐渐降低 , 最终恢复到正常水平,即耐受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