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文学的逐渐发展,中国古代科学家们渐渐发现了岁差的现象 。西汉的邓平、东汉的刘歆、贾逵等人都曾观测出冬至点后移的现象,不过他们都还没有明确地指出岁差的存在 。到东晋初年,天文学家虞喜才开始肯定岁差现象的存在,并且首先主张在历法中引入岁差 。他给岁差提出了第一个数据,算出冬至日每五十年退后一度 。后来到南朝宋的初年,何承天认为岁差每一百年差一度,但是他在他所制定的《元嘉历》中并没有应用岁差 。祖冲之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不但证实了岁差现象的存在,算出岁差是每四十五年十一个月后退一度,而且在他制作的《大明历》中应用了岁差 。
首次提出“交点月”的计算
祖冲之在我国天文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月亮相继两次通过黄道、白道的同一交点的时间(即“交点月”)长度为27.2123日,与现今推算值仅相差十万分之一日,即不到1秒,由于日食、月食(统称交食),都发生在黄白交点附近,所以祖冲之的交点月长度对于日月食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推算出交点月的日数以后,就更能准确地推算出日蚀或月蚀发生的时间 。祖冲之在他制订的《大明历》中,应用交点月推算出来的日、月蚀时间比过去准确,和实际出现日、月蚀的时间都很接近 。
编撰《大明历》
经过实际观测,祖冲之发现何承天所编的当时正在执行的《元嘉历》有许多错误,如日月方位距实测值已相差3度,冬至、夏至已差了1天,五星的出没已差40余天,于是他着手编撰《大明历》 。
祖冲之在《大明历》的编纂中,区分了回归年和恒星年,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了用圭表测量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并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24281481日 。一直到南宋的《统天历》,才采用了比这更精确的数据 。
天文成就
祖冲之对木、水、火、金、土等五大行星在天空运行的轨道和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也进行了观测和推算,给出了更精确的五星会合周期 。中国古代科学家算出木星(古代称为岁星)每十二年运转一周 。西汉刘歆作《三统历》时,发现木星运转一周不足十二年 。
祖冲之进行了重新测量,得出木星每84年超辰一次的结论,即定木星公转周期为11.858年(今测为11.862年) 。并得出更精确多五星会合周期,木星398.903日(误差0.019日),火星780.031日(误差0.094日),土星378.070日(误差0.022日),金星583.931日(误差0.009日),水星115.880日(误差0.002日) 。
机械制造
祖冲之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 。在中国古代指南车的名称由来已久,但其机制构造则未见流传 。三国时代的马钧曾造指南车,至晋再次亡失 。东晋末年刘裕攻长安,得后秦统治者许多器物,其中也有指南车,但“机数不精,虽曰指南,多不审正,回曲步骤,犹须人功正之” 。南朝宋昇明年间(477-479年)萧道成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 。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有也 。”祖冲之所制指南车的内部机件全是铜的,它的构造精巧,运转灵活,无论怎样转弯,木人的手常常指向南方 。
祖冲之改良了水碓磨 。在西晋初年,杜预改进发明了“连机碓”和“水转连磨” 。一个连机碓能带动好几个石杵一起一落地舂米;一个水转连磨能带动八个磨同时磨粉 。祖冲之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把水碓和水磨结合起来,生产效率就更加提高了 。这种加工工具,中国南方有些农村还在使用着 。
推荐阅读
- 牛顿发明了什么东西,牛顿发明了什么
- 谁发明了避雷针
- 马钧发明了什么不属于天下之名巧
- 受乌龟启发发明了什么
- 蜘蛛的特点简单明了
- 根据鱼发明了什么东西
-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说明了什么
- 根据水母的耳朵发明了什么东西
- 青蛙眼睛发明了什么及作用
- 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还有什么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