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大佛在什么地方?世界上最大如来佛的前世今生( 二 )


石刻经典 美轮美奂
荣县大佛的雄伟气势,不仅仅在于其形体的高大上,更主要的还在于它的非凡形象 。荣县大佛的建造,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规定完成 。大佛慈颜微笑,广祝众生,整个佛像形态庄严圆满,安祥凝重而细致,显现佛佗慈悲的法相 。
荣县大佛头盘螺髻,头顶长有一个大大的肉髻,它体现着佛陀的伟大,象征着佛陀的法力无边 。大佛面容丰腴,“耳厚广长”,“ 眉高而长,形如初月”,“鼻高圆直而孔不现”,山根与额相通,眉间白毫紧缩如“吉祥字”状,给人以慈祥中有威严、凝思中含智慧的感觉 。荣县大佛在造型上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佛像椭圆的头形和眉清目秀的脸庞,使男性的庄严和女性的慈和融汇为一体,显示出它慈悲为怀与普渡众生的意念 。佛像坚强壮实的双肩,饱满高挺的胸脯,丰硕修长的双手,体现着它所蕴藏的无穷力量 。佛像袒露前胸的服装,让人联想到唐代妇女所着的装饰;其手足与身躯的形态,反映着唐代崇尚肥美的时俗情趣 。整个形体充满恬静,有着浓郁的人间气息 。至于荣县大佛的手印,是佛祖五种基本手印中的哪一种所化,迄今为止仍无定论 。
荣县大佛造型优美,雕刻精细,以其隽美享誉神州 。县人清代翰林,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赵熙曾就大佛题诗赞曰:“荣州不让嘉州好,只少凌云风水声 。”很多游客评价:“乐山大佛雄,荣县大佛美”,荣县大佛之美表现在它体态匀称、仪容肃穆、衣纹流畅、神韵飘然 。在一千多年前,仅使用简陋的工具,能够将一座山劈雕成佛像,并且符合人体构造比例,可以说是我们古人的惊人之举 。巍巍大佛给人的印象总是雄伟壮观、匠心独具、鬼斧神工 。这样一个伟大工程的出现,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荣县大佛从古到今,聚集了不少的能工巧匠和专家的心血汗水,其独特的石龛券拱设计和延续千年的护身楼保护,使它成为国内保存历史原貌最为完整的古代大型石刻佛像之一 。它是中国佛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举世难得的古代石刻艺术精品 。
荣县大佛在历史上曾贴过两次金,一次是在北宋元丰元佑年间,一次是在清道光年间,当时大佛肉身处贴金、衣纹饰彩,相当壮美,正如清末翰林赵熙诗云:“金像巍巍入太清” 。大佛凿刻完工后即修有殿宇保护,唐时“架殿十层,高四十七丈,阔十五丈”,我们现在见到的石窟崖壁上的那些梁柱孔穴,都是当时大佛楼留存下来的遗迹 。根据这些遗迹,参照高大雄伟的佛体,可以想见大佛楼当年宏伟壮丽的景象 。而我们现在攀登的大佛楼是政府拨专款于1988年修建的 。重修后的大佛楼为四重檐歇山式仿木仿古建筑,既能有效地保护大佛,又可逐层观赏大佛慈颜、荣城新貌 。
佛教造像 人文添彩
唐末天下大乱,加之武宗和后周灭法,北方一带寺院受到破坏,西北、北方中原地区石窟的开凿走向衰败,甚至中亚、印度的佛像艺术也走向衰败,而四川石窟、摩崖造像却异军突起,最先的造像便是荣县大佛,所以梁思成先生叹曰“灭法不过二年,亦为罕见” 。由此可见荣县大佛在四川、乃至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的传承地位,不仅自身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和体量规模,而且自此以后,四川石窟、摩崖造像经久不衰,历经晚唐、五代、两宋和明代,将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 。
大佛寺山门由荣县人赵熙所题,山中也有较多赵熙书法题刻,清秀遒劲,每令游人驻足雅赏 。赵熙,字尧生,号香宋,是清末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 。有《香宋词》、《香宋诗前集》等传世,书法被誉为“荣县赵字”,姿媚遒劲,碑贴合一,为晚清书法之集大成者,其晚年书法精品可与宋元人媲美 。民国时,赵熙登临大佛寺,在啸台上赋诗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