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有哪些意象,李贺《雁门太守行》鉴赏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分为哪四个部分 , 怎么理解?

雁门太守行有哪些意象,李贺《雁门太守行》鉴赏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分为哪四个部分 , 怎么理解?(原创)李贺出生于790年 , 卒于616年 , 字长吉 , 福昌即今河南宜阳人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家居福昌的昌谷 , 因此后人称为“李昌谷” 。他的体貌细瘦 , 大鼻子 , 据说是通眉(指左右眉连在一起) , 手指较长 , 少年时期就才名广播 , 曾经以诗歌拜谒韩愈 , 得到了韩愈的劝勉 , 应试求仕 , 但因其争名者以犯父讳为由 , 百般毁阻 , 终不得第 。
任奉礼郎 , 后以辞官家居 , 因失意而郁闷而率 , 终年仅二十八岁 。李贺的诗多感时伤逝 , 哀叹盛年易衰悲叹零落不遇 , 或寄情于天国 , 或幻念鬼境 , 特别长于古体歌行 , 以其逸才奇思惨淡经营 , 刻意求新 , 善于熔铸词采 , 驰骋想象 , 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幽奇诡谲的意境和魄丽新美的意象 , 其诗因而难懂 。人们称为“李长吉体” 。他的诗在中唐时期独树一帜 。
《雁门太守行》是在韩愈任国子监慱士时 , 分司东都 , 李贺以诗拜谒 , 韩愈送客归时 , 十分困倦 。门人呈诗卷 , 解带便即读 。第一篇便是《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于是又整装执带 , 命邀 。于是传为佳话 。全诗如下: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  霜重鼓寒声不起 。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读懂这首诗 , 先试译如下:浓黑的云层低沉压着 , 似乎要压踏这座城池 。从云缝里透过的日光 , 照着将士金鳞的甲衣 。响彻漫天的角声吹响 , 悲壮肃杀秋色里回荡 。那一场鏖战的战场里 , 凝结着胭脂般的鲜血 , 在暮色的夜雾中透出 , 一大片绛红色的暗紫 。前来增援的轻骑部队 , 高举着半卷着的红旗 , 悄悄然地逼近了易水 , 天寒地冻霜浓的天气 , 就连重重擂击的战鼓 , 发出沉闷声高扬不起 。
一心只是为报答君主 , 黄金台上揽贤的心意 , 宁愿手里提携着利剑 , 去奋勇迎敌不惜一死 。试着解析:《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场面的诗 。作者运用乐府和瑟调三十八调之一调歌咏边塞征战 。全诗如果硬要分为四个部分的话呢 , 那就是两句一个场面 , 即一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黑云压城城欲推 , 甲光向日金鳞开” 。描写敌军兵临城下 , 象浓浓厚重的黑云层沉重地压住城头 , 似乎要将城池压崩塌似的 。
阳光从云缝里透出 , 照在守城将士们袒开的 , 鱼鳞般金光麟麟的铠甲上 , 闪着璀烂耀眼的光芒 。这第一部分描写的是敌人大兵压境 , 城池里紧张的环境和守城将士振戈待发的景象 。第二部分:“角声满天秋色里 , 塞上燕脂凝夜紫 。” 漫天的鼓角声吹响 , 发出呜呜而又悲壮的声音 , 在这秋色的萧条里 , 鲜血(燕脂胭脂)浸染了长城脚下的泥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