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是中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自称 , 意思是自己是没有权势没有地位的平民普通人 。 然而 , 在古代 , “百姓”这个词并不是普通的平民 。
在战国以前的时代 , “百姓”这个词指代的却是贵族 。 因为我国奴隶社会中只有贵族有姓 , 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 , 而庶民无姓 , 遂以“百姓”作贵族的通称 。 具体来说 , 这个词在商指奴隶主阶级 , 在周指封建领主阶级;有贵贱之分 , 如西周以姬姓王族为贵 。
【“百姓”一词最初指代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春秋后半期 , 宗族逐渐破坏 , 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 , 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 , 社会地位与庶民相似 。 所以这个词也逐渐演变为泛指平民 。
推荐阅读
- 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人 竟然是慈禧
- “金龟婿”一词从何而来 有什么说法
- 为何把小零食叫做“点心”
- 为什么把小偷叫做“三只手”
- “碑文”与“墓志铭”并不是一回事
- “词典”和“辞典”一样吗?
- 南方人为何称盐为“盐巴”
- 明月横空飞神剑打一字
-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 为何称女孩子为“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