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如何达到内圣,如何做到内圣外王( 二 )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样论述“以人为本”的?
孟子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 , 主张"性善论" , 由此演化出他的仁政学说 , 而他“以民为本”的主张正是他仁政学说的的核心 , 即贵民论 。孟子是怎样论述他的“以人为本”主张的呢?孟子最早提出"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的思想 , 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非常可贵的 。他总结历代王朝兴废存亡的经验和教训 , 明确得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 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 , 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 , 所恶勿施尔也 。
”的治国之道 。他还一再告诫统治者要与民同忧共乐 , “乐以天下 , 忧以天下” 。以仁政贵民思想治理国家 , 就要求君主自身有道德 。孟子认为 , “君仁莫不仁 , 君义莫不义 , 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国定矣” 。当然 , 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 , 又由于孟子思想中有不少空想的色彩 , 他的仁政贵民思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然而孟子继承了前代的民本思想 , 其贵民论亦有一定的特色和进步意义 。
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又的确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 不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意义 , 而且影响了其后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 , 使得一批又一批志士仁人去犯颜直谏、舍生取义、为民请命 。值得注意的是 , 仁政贵民的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 所宣扬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意识 , 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超过"忠君"的界限 。
孟子说人性本善 , 荀子说人性本恶 , 因儒家一统都以孟子说为正统 , 你认为呢?
同一个人性的问题 , 孟子主张性善论 , 旬子主张性恶论 , 基督教主张原罪说等等 , 这其实是反映了一个问题 , 人性并非非善即恶或非恶即善 , 人性复杂 。人生存要物质我认为人性复杂 , 生而为人(同其它生物一样) , 要不断地向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 。也就是从需要层次理论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出发人生在世就必需生存所需的物质 , 并需要有保护自身安全的需求 。
从这个角度 , 人性表现出恶的一面 , 所谓 ,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也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存要依赖社会但从另一面 , 人不仅为自然人 , 还是社会人 , 任何一个人脱离了这个社会都无法生存 。作为一个社会人 , 为了维护这个社会架构 , 人又必须有利他的一面 , 如果绝对的利己主义 , 那么这个社会架构也就玩不下去了 , 那么所有的人也会灭亡而不存在 。
基于人的这个天性 , 欧洲就出现了所谓的社会契约论:认为人生在世界上 , 要抵抗各升自然灾害就必须要组合成国家组织 , 需要互助互利 , 基于这个层面人又表现出利他主义的一面也即性善的一面 。人具有性善与性恶双面性总之 , 人的生存必须要有物质 , 相对这一面 , 人表现出利己主义 , 即性恶的一面;但任何一个人都必须依赖于整个社会 , 脱离了社会任何人都无法生存 , 基于这个层面人又必须表面出到他的一面 , 即性善的一面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理学、心学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