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听课,谈谈教师如何听课( 二 )


教师如何在听课中成长自己?

新教师如何听课,谈谈教师如何听课


“博取众家 , 自成一家”是所有“大家”成才的必由之路 。听课和课后讲评是老师互相学习 , 共同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果要做到超群出众 , 出类拔萃 , 还应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 , 即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长期备课″ ,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大脑;只有经过“众里寻他千百度”方能有:“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场景 , 这和“踏破铁鞋无觅处 , 得来全不费工夫”是同样高的境界 。
没有经过呕心沥血 , 上下求索是不可能达到这个致高境界的 。毛主席之所以比我们早看五十年 , 是因为毛主席博通今古 , 从孩童时候起 , 乃至长征途中 , 建国之后 , 直到逝世的前一天都没离开书本;毛主席不仅善于看书学习 , 而且还善于调查研究 , 毛主席把这个工作方法称之为:从群众中来 , 到群众中去 。有人问毛主席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 毛主席归纳为:“善于学习 , 善于总结”这八个字 。
“善于学习”是学人之长 , “善于总结”是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的同时 , 要结合实际情况 , 加以灵活运用 , 方能出奇至胜 , 收到最佳效果 。譬如 , 孙膑在“围魏救赵”时 , 针对庞涓的骄横 , 用了“减灶增兵”之计打败了庞涓;而诸葛亮针对司马懿的多疑 , 在死前留下的錦囊妙计是:把孙膑“减灶增兵”之计反用为“增灶减兵” , 使“死诸葛吓走活司马”成为了后人之饭后美谈 。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这话很有道理;但中华民族的祖先说得更好:“知之之不如好之之 , 好之之不如乐之之 。”如果一节课 , 老师能使所传授的新知带有新(鲜)、奇(特)、趣(味)的色彩 ,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一个:“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问题 , 让学生自己运用旧知去获去新知 , 尽量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 那么这堂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
一线教师听课后 , 如何进行智慧“评课”?
新教师如何听课,谈谈教师如何听课


一线教师听课后的评课 , 的确需要有“智慧” 。我觉得这“智慧”主要要体现在对所听课的类型和听课目的性的把握上 , 换句话说 , 不同类型的课 , 要有不同的评课重点 。一、评优质课或示范课教研部门组织教师听评优质课或示范课活动 , 一般有明确的主题 , 是想推广那种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 , 你就重点围绕这些教研主题去评;如果没有主题 , 只是去听“好课” , 你就从大处着眼 , 评主体、情感、反馈矫正等教学意识的落实 , 评教学手段的高效利用 , 评教学“点子”的精彩有效等 。
不要在教学目标的把握和教师基本功上多说 , 更不要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因为人家是高水平 , 我们是来学习来吗!二、评普通公开课你可全面地评 , 实事求是地评 。从组织教学的效果、教学目标的体现、教学意识的落实、教学手段的采用、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师基本功的表现直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啥明显说啥 。不过还是要注意 , 优势多说 , 不足少说 , 尤其不能吹毛求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