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用什么形容词,什么的山鸟填形容词

不知是什鸟惊叫了起来 , 月亮出来了 , 大概是月亮惊动的吧!这里的“鸟” , 便是冥冥之中仍能够触动王维隐晦的神经的凡尘心事 , 或许是他内心曾苦苦追求而未实现的抱负 , 也或许是他曾苦苦相恋最终未能结合的情人 , 总之是他尚未清净的六根之一 。夜的静寂 , 使远处一声声鸟鸣那么响亮、那么清脆、那么惊人心魄 , 甚至能够听到很远的地方春涧小溪隐隐的流水声 , 涤荡着空灵的心 , “一悟寂为乐 , 此生闲有余”“身世两忘 , 万念俱寂”……我宁愿脱离红尘的纷扰 , 永远沉浸在这佛国天堂一般的静寂里 , 没有物喜 , 没有己悲 , 没有变幻无常 , 没有生 , 也没死 。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意境虽好 , 但过于夸张 , 无声的月光怎么惊飞山鸟?
“悟空”此题疑问甚好 , 一语问出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 忍不住就生出了也凑凑热闹、谈谈拙见、与条友们交流的想法来 。文如其人 , 想要明白其文 , 需先了解其人 。"月出惊山鸟"出自王维诗《鸟鸿涧》 。王维是唐代诗人 , 字摩诘 , 号摩诘居士 ,  ,  精通诗、书、画、乐 , 悟禅谙道 , 人称“诗佛” , 诗多咏山水田园 , 尤擅禅诗 。状元出身 , 早年颇有抱负 , 中年渐消沉 , 吃斋念佛 , 半官半隐 , 恬淡野逸 , 颇具陶公遗风 。
不同的是 , 陶渊明隐居田园 , 诗书为伴 , 而王维是寄情于佛理和山水之间寻求解脱 。王维诗《饭霞釜山僧》自称“一 悟寂为乐 , 此生闲有余”;明代胡应麟《诗薮》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 , 《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 , 万念皆寂” 。不错 , 本文正是意欲自“禅”入诗而解惑 。王维诗多入禅意 , 特别是喜用“空"字 , 皆潜示禅意 。
《鹿柴》:“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过香积寺》:“薄暮空潭曲 , 安禅制毒龙 。”皆以“空"而言禅悟 。何为“空”?空是无 , 与有相对 。山空即无 , 但无而不虚 , 不虚即有 。世界恒有 , 心空则无;世界恒无 , 心不空则有 。所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言:“色不异空 , 空不异色 , 色即是空 , 空即是色” 。
言归本诗 , 《鸟鸣涧》第二句“夜静春山空” , 用了"空”字 , 毫无疑问 , 这首诗也是禅诗 。如果你还不信 , 那咱们就从第一句开始阐述 。王维画《江干雪霁图》“人闲桂花落” 。作者从开始出现 , 也从开始消失 。人就是王维自己 , 闲 , 字面上看似是悠闲的状态 , 实际上是写诗人内心那不被世事烦扰的闲静 , 关键在于“静”字 , 开头便提纲契领 , 道出了整首诗的中心 。
那么怎么样才是彻底的静?对 , 无我才是真正的静 。闲 , 要表达的诗人进入了“无我”的惮悟状态 , 如同消失一般 。如果我们把这首诗想象成一幅画 , 我们便会发现:这副画里有山有树有明月、有花有鸟有春涧 , 竟然真的没有人 , 虽然诗的第一个字便是“人” 。“无我"才有一切 , 桂花出现了 , 无我的寂静甚至能听到花落的声音 。“夜静春山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