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说,什么是完形顿悟说试举例说明

1,科勒提出的顿悟学说属于什么科勒提出的顿悟学说如下:这个学说属于:学习理论的学说 。顿悟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它是与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学习理论 。在这个学说之中,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所以才有这种说法 。顿悟学的特点: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实验,在学习理论上提出了有名的顿悟说 。在实验过程中,柯勒设立了很多不同的问题让黑猩猩来解决 。最简单的一些问题是有关绕道的问题 。动物要走向目的物,而动物和目的物之间则由实验者设置了障碍 。动物必须观察整个情境,领会目的物和障碍物的关系,然后克服障碍,解决问题,取得食物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只猩猩好像突然在某个时候看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苛勒解释说,这是猩猩对情境的观点重新构造引起的 。他把这突然的领梧叫做“理解力”,定义它为“某种相对于整个问题的布局而出现的一个完整解决办法” 。这种学习称作顿梧学习,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不同 。试误学习的障碍不是动物所能观察得到的,以致它们只得进行盲目尝试 。顿悟学习则是动物领会情境的关系而获得成功的 。在苛勒看来,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为什么和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的关系 。这一学习理论目前己成为西方心理学中重要的学习理论之一 。

顿悟说,什么是完形顿悟说试举例说明


2,什么是完形顿悟说试举例说明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苛勒的黑猩猩实验】笼子外放有食物,食物与笼子之间放有木棒 。对于简单的棒子问题,黑猩猩只需要使用一根木棒就能获取食物,复杂的棒子问题则需要黑猩猩将两根木棒接在一起,方能获取食物 。在解决复杂棒子问题的情境中,最初只见黑猩猩一会儿用小木棒、一会儿用大木棒来回拨弄香蕉,但怎么也够不着 。不得已,他只能把两根木棒握在手里挥舞着,突然之间,它无意把小木棒插进了大木棒,使两根木棒接起来变成了一根长木棒,并马上用它够到了香蕉 。苛勒通过对黑猩猩问题解决行为的分析,发现黑猩猩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在初次获取食物的行为不成功之后,并未表现出盲目的尝试——错误的紊乱动作,而是坐下来观察整个问题的情境,后来突然显出了领悟的样子,并随即采取行动,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由此,苛勒指出,“真正的解决行为,通常采取畅快的、一下子解决的过程,具有与前面发生的行为截然区分开来而突然出现的特征” 。这就是所谓顿悟,而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 。其基本观点有两点:一、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顿悟虽然常常出现在若干尝试与错误的学习之后,但不是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的、胡乱的冲撞,而是在作出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说”的思索 。二、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 。所谓完形,原是徳文中Gestalt(格式塔)一词的译名 。因此,格式塔学派所说的“完形”实际上就是“结构”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 。这种“完形”倾向具有一种组织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使有机体不断发生组织和再组织,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完形 。例如,在黑猩猩接棒取物的实验中,黑猩猩不是因偶然看到棒子,拿起来玩弄,而偶然得到笼外的事物;而是往往先看一看目的物,考虑到所要达到的目的,再开始接棒取物的 。它的行为是针对食物(目标),而不仅是针对棒子(手段和工具)的 。这就意味着,动物领会了食物(目标)和棒子(工具)之间的关系,在视野中构成了食物与棒子的完形、才发生了接棒取物的动作 。三、总结总的来说,完形——顿悟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学习理论,虽不如联结——试误说那样完整而系统,但它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这对反对当时联结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便是苛勒的完形——顿悟说理论的总结,在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过程中,各位考生可以结合以上的知识点梳理来对其知识点进行熟练把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