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内涵,如何理解儒家天人合一

2.儒家 。做到天人合一 ,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再提到王阳明的心学虽然王阳明也是儒家的分支 , 他对于天人合一的理解 , 却超过大多数的哲学家 。了解了这个概念之后 , 我们再来看天人合一 , 就能更好的理解 。这就是孔子的“则天”思想——儒家一贯倡导的“天人合一” 。
历代儒家如何理解“天人合一”?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内涵,如何理解儒家天人合一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有意思 , 说到天人合一 , 我们不妨先了解它的一个近义词:天人感应 。一说到天人感应 , 这个概念最早的提出者就是儒家的董仲舒 。通俗的理解 , 什么是天人感应 , 其实就是把人和天相互结合起来 , 比如董仲舒在春秋繁录里面大概就描述了这么一个观点:要好好做人 , 好好做事 , 要顺应天道 , 否则上天会惩罚你的 。了解了这个概念之后 , 我们再来看天人合一 , 就能更好的理解 。
所谓的天 , 自然就是上天那么发展到后来 , 天就变成了天理 , 也就是道 。古人是没有科学概念的 , 所以认为一个人修行的最高境界 , 顾名思义 , 也是能归入大道 , 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比如古人认为 , 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 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 ,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举个例子 , 在《道德经》里 , 老子就说老子说:“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自然 。
”在中国的古人看来 , “天”代表“道”、“真理”、“法则” , 万物芸芸 , 各含道性 , “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 , 回归大道 , 归根复命 。天人合一 , 或称天人合德、“天人相应” , 很多人以为这个概念是道家提出的 , 其实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孔子 , 汉朝董仲舒引申为天人感应之说 , 程朱理学引申为天理之说 。二那么 ,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 , 对天人合一的看法 。
1.道家 , 天人合一这个概念在道家来看 , 天是自然 ,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比如道家庄子就说:有人 , 天也 。有天 , 亦天也 。 , 比如庄子还说:天地者 , 万物之父母也 。天人本是合一的 。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 , 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 , 变得与自然不协调 。人类行的目的 , 便是“绝圣弃智” , 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 , 将人性解放出来 , 重新复归于自然 , 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
2.儒家 。天人合一在儒家来看 , 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 , 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 , 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 , 但不自觉的合一 。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 , 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 。人类修行的目的 , 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 , “求其放心” , 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 ,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
3.心学 。做到天人合一 ,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再提到王阳明的心学虽然王阳明也是儒家的分支 , 但是他对于天人合一的理解 , 却超过大多数的哲学家 。王阳明曾经说过:心即道 , 道即天 , 知心则知道 , 知天 。在王阳明看来 , 什么是道 , 我心就是道 , 什么是天理 , 我心就是天理 。所以王阳明认为 , 一个人如果真正的能达到致良知的一个境界 , 他能扩充我心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 , 自然又能达到天人合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