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控人等提供担保,纳仕达( 六 )


杨一清心里对刘瑾有着深深的怨恨,在归来路上,他决定拉拢八虎之一的张永,极力说服张永,称“一旦大功告成,你就可名流千古”,而张永想要夺取刘瑾的权力,于是答应配合杨一清展开行动 。8月11日,明武宗举行平乱晚宴,张永在席间献上朱寘鐇申讨刘瑾的檄文,并揭露刘瑾17件违法之事,明武宗有几分醉意,点头说“刘瑾负我”,完了就不再开口 。
张永连忙说“此事不可迟缓”,催促皇帝尽快下诏,并说“望陛下可怜奴才,奴才今天上言得罪刘瑾,不敢离开这里半步,否则就再也见不到陛下了,况且刘瑾得了天下的话,陛下将置身于何地?”听到这一番话后,明武宗如梦初醒,他于是下令逮捕刘瑾,让张永执行,张永不敢怠慢,带领禁军包围刘瑾住所,将刘瑾逮捕起来,并进行了抄家 。
第二天,明武宗上朝时昭告天下,得到群臣们的欢呼庆祝,明武宗起初并没有杀刘瑾之意,他将刘瑾贬谪到凤阳看守祖陵,此时刘瑾上奏说“他走得急,一件贴身衣物都没有,祈求明武宗赐一件衣物遮盖身体”,明武宗看到后心中想起了与刘瑾往日的快乐,顿生怜悯之情,令人送去百件衣服 。张永看到明武宗心中还有挂念,于是历数刘瑾九宗大罪,除了弄权误国、打击异己和贪赃枉法之外,他强调从刘府中搜出私制玉玺一枚,衮袍八件,铠甲无数,还发现他平时常用的扇子里藏有两把锋利的匕首,这些都是违禁之物,尤其是扇子经常给明武宗扇风,图谋不轨路人皆知,此举让明武宗勃然大怒,说“这个奴才真想造反”,于是下令将其凌迟处死 。
凌迟是古代最不人道的一种处罚方式,而当时刘瑾被判凌迟3357刀 。刽子手从刘瑾胸口开始割,每块肉只有指甲大小,为了让刘瑾保持清醒,每割10刀,刽子手就大喊一声,第一天割了357刀 。第一天行刑完,刘瑾不但没有死,而且还有力气吃完人生中最后一顿饭:两碗粥,第二天行刑时,刘瑾在行刑过程中当众爆料朝中全会的秘密,此时刽子手拿出了核桃,将其嘴巴堵上,让他有口难言,没过多久,刘瑾就被割得气断身亡了,结束了罪恶的一生,在他死后,筷子手依然割满了3357刀 。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唐伯虎的《桃花庵诗》,要表达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远没有周星驰电影中那样风光,他一生清贫,为了吃饭画画卖钱,他也没有七个老婆,至于所谓的“唐伯虎点秋香”更是子虚乌有,真实的他只有满腔不得志和“众人皆浊我独清”的品质 。唐伯虎曾经参加过乡试,中过解元,本可以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 。但因为受到了舞弊案的牵连,彻底断送了他入仕的希望 。后来他看破了荣华富贵,甘愿过清贫的生活 。
他在一个名叫“桃花坞”的山坞中搭建了一个草庵,所以称其为桃花庵,自己为桃花庵主 。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 。桃花,在世俗看来是一个香艳的词,作者却给它了新的含义,借桃花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 。前四句通篇的桃花,正是刻画了一个隐居山林之中的高雅之士的形象 。此外“桃”喻意“逃”,也体现出了作者想要远离世俗的纷争,不愿再去追逐名利 。
全篇与桃花相对的就是车马、富贵这些词语了 。这些词语代表了作者之前所追逐过的名利 。在这里用客观辩证的角度看待了名利与清贫的关系 。有了功名利禄并不一定快乐,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品质不被名利场所污浊 。殊不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李白也曾经说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世人都以为自己甘愿贫苦是疯癫了,夏虫不可语冰,他们又怎能理解自己呢?结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与清贫的看法,认为自己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宁愿苦中作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