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三 )


充分认识问题、及时化解问题才能推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结构发展失衡,稳增长面临挑战一是三次产业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 。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二一产逆向渗透趋势,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发展较为超前,第一、二产业数字经济则相对滞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表明,2017年我国第三产业ICT中间投入占行业中间总投入的比重为10.13%,而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该指标数值仅为5.63%和0.46%,产业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非常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ICT投入占比也处于较低水平 。
以美国为例,我国三二一产该指标分别低5.1、4.6、3.2个百分点 。二是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 。2017年,广东、江苏、浙江三省数字经济总量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三分之一,人均数字经济规模均突破2万元,而云南、新疆、宁夏等十省总量数字经济仅相当于我国数字经济总量的11%,人均数字经济规模均在3700元以下,且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增速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 。
三是数字经济消费领域与生产领域发展不均衡 。资本大量涌入数字经济生活服务领域,2017年在线教育融资、在线医疗融资,同比增长超过100% 。但数字经济生产领域技术和资源投入仍然不足,距离创新、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的实质性变革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据测算,2017年我国97个生产部门中ICT中间投资占比低于0.5%的部门高达55个 。
(二)转型发展失调,局部风险逐渐显现一是局部过热现象表现突出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实冷虚热”态势,第三产业,尤其是生活服务领域出现发展过热现象,并引发诸多问题 。资本市场对娱乐、家政、洗衣、送餐、美甲等低技术含量的行业估值过高,数千家靠“烧钱”的O2O企业在“资本入冬”后因资本链断裂倒闭 。
二是短期内收入分配分化加大 。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初期,会扩大社会收入差距 。2017年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增速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规模、占比、增速方面均引领全国发展,“强者恒强”效应显著 。三是传统企业转型面临巨大压力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应用,市场运行模式发生巨大变化,企业面临竞争市场局面更加复杂,以前重视价格、质量等,现在还要重视渠道、方式、手段 。
数字技术冲击实体经济,逐步出现实体企业退出、不良资产积累等问题 。四是结构性失业问题加剧 。传统企业退出、生产效率提升、人力资本专用性是导致结构性失业的三大因素 。基于数字技术的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对传统企业的挤出作用不断显现,大量企业员工失业 。深圳雷柏在引入机器人后,员工数量由3200人减至800人 。五是放大实体经济风险 。
数字技术实现社会主体的广泛连接与协同,使得数字经济中主体、行为、环节更加复杂,联系更加紧密,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波及整个经济 。如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隐蔽性、潜在性,导致参与者难以辨别,截至2017年8月底,P2P借贷平台共4667家,其中问题平台共2644家,占比高达56.7%,放大金融风险,提高整个系统风险系数 。
(三)融合发展失序,新旧动能转换支撑不足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面临较高壁垒 。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动力不足,信息化投入大、投资专用性强、转换成本高,追加信息化投资周期长、见效慢,试错成本和试错风险超出企业承受能力;应用难度高,部分领域准入门槛过高,准入要求仍按传统思维设立,新兴企业进入困难,行业标准缺失或不统一,无标准或多标准现象并存,严重制约企业应用步伐;基础和支撑薄弱,企业内部信息化基础较差,应用数字技术能力不足,企业外部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支撑能力缺失 。

推荐阅读